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其它资源 > 相关同步练习题
资源名称: (语文版)《风筝》同步练习56
所属版本: 语文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282.00 KB
资源提供: u6ydrf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5-10-2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风筝”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4 风筝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专集。
2.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温暖春天的热烈憧憬。
3.重点突破
(1)找出描写“我”粗暴拆毁弟弟风筝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作有何作用。
提示:描写动作的词语有“折断”“掷”“踏”等。作用:描绘了“我”因对弟弟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粗暴行为,这种行为描写得越具体越真切越鲜明,就越表现了当时我的傲然和不在意,也就越增加了后面醒悟后的沉重感,越能体现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的崇高精神。
(2)作者首尾写对北京现实的感受,有什么用意?
提示: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时代社会一概未能有所变化,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的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作者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悲哀来自何方,这就是:个人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所以他才有了这样巨大的悲哀,才有了深深的厌恶现实之情,他才对故乡的久经逝去了的春天,对故乡春天里的风筝无比地向往和憧憬。其实,这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景衬情,这也正是首尾写景写感受的用意所在。
4.难点攻克
(1)文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叙写关于风筝 事件的回忆,作者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提示一:这是鲁迅为了揭露封建家族制度、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严于责己、勇于自新的崇高品质。
提示二:“我”在北 京见到风筝而引起的悲哀,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现实的、社会的、时代的悲哀;关于风筝往事而产生的悲哀,则强化、深化了后一种悲哀。前一种悲哀虽是个人情怀的吐露,但更是深深地重重地打上了社会、时代的印记。儿时精神虐杀的一幕,应当是社会、时代的罪恶。所以说,这种悲哀来自对冷酷黑暗现实的深刻解剖,对其本质的认识和极度的憎恶。关于风筝的回忆,是服务于眼前的现实的。这大段的插曲并没有游离于文章的主旋律之外,而是使感情的主调更加深厚、深沉、丰富、充实。
(2)如何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提示一:这句话说得比较曲折,其实是进一 步明确强调现在封建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还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决不能退缩、妥协。
提示二:这是“我”矛盾心
相关资源:
上一篇: (语文版)《山中避雨》同步练习20
下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期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同步练习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语文版)《风筝》同步练习56”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语文版)《风筝》同步练习56”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语文版)《风筝》同步练习56”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语文版)《风筝》同步练习56”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作文指导教案课件 (3791)
      相关同步练习题 (5764)
      相关视频素材 (3079)
      相关音频素材 (2787)
      主题班会资料 (299)
      教育教学论文 (1680)
      其它文字资料 (2999)
      其它课件资料 (611)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