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其它资源
>
相关同步练习题
资源名称: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7
所属版本:
语文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33.00 KB
资源提供:
tredtyu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4-07-29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克己复礼”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有事,弟子服其劳
C.有酒食,先生馔
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
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D.临之以庄,则敬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A.是社稷之臣也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曾是以为孝乎
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郁郁乎文哉 文:文采
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不议:无可非议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错误
D.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投诸渤海之尾
B.是可忍也是谁之过与
C.八佾舞于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D.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阅读与鉴赏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
相关资源: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7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教学实录6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备课思考5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6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5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4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4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教案2
《“克己复礼”构建和谐社会》话题作文导写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PPT课件3
上一篇:
《静默草原》同步练习14
下一篇:
《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9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语选读:克己复礼》同步练习7”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作文指导教案课件
(
3791
)
相关同步练习题
(
5764
)
相关视频素材
(
3079
)
相关音频素材
(
2787
)
主题班会资料
(
299
)
教育教学论文
(
1680
)
其它文字资料
(
2999
)
其它课件资料
(
611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