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其它资源
>
相关同步练习题
资源名称: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达标练习2
所属版本:
语文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92.50 KB
资源提供:
aasfhu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2-08-27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论雅俗共赏”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1.下列各组词语与所给注音全相同的一项是( )
A.jiāo 姣好 蛟龙 绞架 皎皎明月
B.shēn 绅士 妊娠 伸展 莘莘学子
C.tuì 蜕变 颓废 褪色 退步
D.gé 阁楼 格调 炮烙 恪守不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音近字和习惯误读字的读音。A.“绞”应读“jiǎo”,“皎”应读“jiǎo”;C.“颓”应读“tuí”;D.“恪”应读“kè”。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犀利 鉴诫 峰拥而上 寥寥无几 B.讥诮 赈济 错落有致 附庸风雅
C.教诲 缜密 流连忘返 面授机意 D.震撼 幅射 一切就绪 出奇治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似字和同音字的正确书写。A.鉴诫—鉴戒,峰拥而上—蜂拥而上;C.面?授机意—面授机宜;D.幅射—辐射,出奇治胜—出奇制胜。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引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安史之乱后,和尚的口语记录更其流行,于是乎有了“语录”这个名称,“语录”就成为一种著述体了。
B.“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
C.黄山谷却在《再次杨明叔韵》一诗的“引”里郑重地提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
D.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引号的几种用法。A.表特定称谓;B.表着重指出(强调);C.引号中内容被作为作者的话的组成部分时,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D.表否定可看作反语。
答案:C
4.运用列数字、引用的说明方法扩展下面的语句。
黄河是大河,令人赞美。
解析:引用既是一种说明方法,也是一种论证方法。引用说明就是引出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唐朝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美。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相关资源: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同步练习5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说课稿4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同步练习题3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PPT课件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教案
上一篇:
(语文版)《祸兮福兮》达标练习2
下一篇:
(语文版)《谈中国诗》达标练习18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达标练习2”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达标练习2”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达标练习2”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语文版)《论雅俗共赏》达标练习2”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作文指导教案课件
(
3791
)
相关同步练习题
(
5764
)
相关视频素材
(
3079
)
相关音频素材
(
2787
)
主题班会资料
(
299
)
教育教学论文
(
1680
)
其它文字资料
(
2999
)
其它课件资料
(
611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