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试卷 > 高考语文复习试卷
资源名称: 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157.50 KB
资源提供: uydrrt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6-05-29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高考语文押题”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
相关资源:
上一篇: 山东省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
下一篇: 新课标Ⅱ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新课标Ⅰ卷2016年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一试卷 (2800)
      高中语文必修二试卷 (1861)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 (2749)
      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卷 (1743)
      高中语文必修五试卷 (5085)
      高三下期语文试卷 (1715)
      高中语文选修试卷 (389)
      高考语文复习试卷 (5814)
      高中语文其它试卷 (888)
      普通高考语文试卷 (592)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