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试卷 > 高考语文复习试卷
资源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卷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356.00 KB
资源提供: 钱苏 杨英信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5-06-15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高考语文最后”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一、(9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题(王坤 命题)
警惕羞耻心钝化
  ①羞耻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是非观、荣辱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的求荣免辱之心,是人们珍惜、维护自身尊严而产生的情感意识。知耻是促成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的道德自觉之一。知耻是各种道德素质、情感中最基本、最重要者,是个体道德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前提之一。所以,我国古代思想家无不重耻,将教人知耻视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
  ②孔子的名言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孔子看来,德治之所以有效,能起到治本的作用,是因为它能使人树立羞耻心;一旦人皆知耻,社会治理就不困难了。相比之下,《管子》的话说得更为透彻。《管子》将“耻”列为关乎国家存亡的“四维”之一,把知耻提到最高的高度。知耻为什么如此重要?《管子》作了这样的说明:“耻不从枉”“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就是说,只有知耻才能远离邪妄;人皆远离邪妄,自然“邪事不生”。
  ③《管子》的“耻不从枉”说十分深刻。这是因为,人若知耻,便能因求荣免辱、维护自身尊严的内在需要而自觉约束自己,不为所不当为。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因为这种约束来自道德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其作用、效果较之于法律等外在的强制性约束更大。所以,我国古人又有“五刑不如一耻”之说。知耻心是建立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道道德堤防。这道堤防若能稳固,则可做到“邪事不生”;反之,这道堤防如果缺口崩溃,各种丑恶就将横行于世。一个缺失了起码羞耻心的人,必将无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以至于肆无忌惮、无所不为。这是很可怕的。在古今中国人的话语中称他人“无耻”是非常严厉的责骂、鄙视,原因即在于此。所以,古人一再告诫人们:“人不可以无耻”“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
  ④知耻不仅能使人“不从枉”,还能激励人奋发向上。这是因为羞耻心不仅使人“免辱”,而且激发人“求荣”;不仅使人憎恶丑恶、卑劣,而且使人向慕美善、上进。所以,知耻心又是与上进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耻心能使人因羞愧而奋发,因追求更高的目标而自我鞭策,激起不甘
相关资源:
上一篇: 浙江省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卷
下一篇: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5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一试卷 (2800)
      高中语文必修二试卷 (1861)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 (2749)
      高中语文必修四试卷 (1743)
      高中语文必修五试卷 (5085)
      高三下期语文试卷 (1715)
      高中语文选修试卷 (389)
      高考语文复习试卷 (5814)
      高中语文其它试卷 (888)
      普通高考语文试卷 (592)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