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名称: |
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二) |
所属版本: |
人教版 |
|
文件类型: |
/DOC |
文件大小: |
105.84 KB |
资源提供: |
hrewef |
访问次数: |
28 |
资源等级: |
 |
添加时间: |
2018-09-28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相关搜索: |
搜索关键字为“高三上期语文入学”的资料 |
下载地址: |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
|
|
资源简介: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一些有宏阔眼光的学术史学家看来,“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即认为各家的理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只是所采取的方法和理论根据不同而已。这恰恰说明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道并行而不悖”的道理。汉代史学家班固更加明确地指出,各家“其言随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在他看来,各家的观点虽有差别和对立,但又是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促成的。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兼容百家,取长补短,和而不同,才能收到治理好国家的实效。
我国古代的许多学者,都从历史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了与班固大致相同的认识,肯定“相反相成”“相灭相声”是学术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不仅要看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分歧和殊异,同时也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一致、共同之处,因此互相交流、对话、讨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互相诘难、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学术理论才能得到发展。东汉学者仲长统指出:“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因此,党同伐异是不可取的。北宋的苏轼曾经对王安石提出尖锐批评,认为“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苏轼与王安石在政治态度和学 |
相关资源: |
|
上一篇: |
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一) |
下一篇: |
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三) |
相关搜索: |
在 中搜索:“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二)”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二)”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二)”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2019届高三上期语文入学测试卷(二)”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