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五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五期末试卷
资源名称:
2015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59.50 KB
资源提供:
jrfert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5-02-05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高三上期语文期末”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论述文,完成文后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我们对形式逻辑这门科学给出如下的定义,用以指出它的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一种认识。
人类的认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一是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各种形式。人类的认识就从感觉开始。这个认识阶段的特点有两个,即直观性和表面性。所谓直观性,就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必须同事物直接接触,然后才能获得感觉、知觉等等。例如,盛开的牡丹,通过光线的反射,射入我们的瞳孔,我们的瞳孔必须直接接受这些反射过来的光线,我们才能有牡丹的形象。人们的感觉器官不和具体的对象接触,就不能有感觉、知觉、表象。这就是感性认识阶段的直观性。所谓表面性,就是指,感觉、知觉等只能认识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形象,而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感性认识阶段的表面性。
人类的认识从感觉开始,但并不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加工,这样就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认识事物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这种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这个阶段的反映活动,或者说,认识活动,就叫做思维。
思维形式是什么?感性认识
相关资源:
上海市闵行区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质量调研测试卷(一模)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质量评定测试卷(第五次月考)
上海市杨浦区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3+1”质量调研测试卷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山西省八校2016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联考测试卷
上一篇: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卷(一模)
下一篇: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5年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2015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2015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2015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2015届高三上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五阶段月考试卷
(
2939
)
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试卷
(
106
)
高中语文必修五期中试卷
(
562
)
高中语文必修五期末试卷
(
548
)
高中语文必修五其它试卷
(
930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