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三阶段月考试卷
资源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一中2013年高二上期语文1月月考测试卷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114.00 KB
资源提供: yukybvf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3-02-02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高二上期语文1月”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产生核心观念的反归纳法的思维方式
孔子是针对现实之痛,提出他的礼学优先的理论的,实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因社会上礼的流失而强调理论上礼的尊严,直指社会之痛开药方。这就是精神创造,注重“病灶效应”的反归纳法的思维方式。
基于这种辨证施治的实践精神,孔子的一些核心思想往往切中当时中国的病根,创造性地突出和强调一批关键词,将之注入历史过程的潜流之中,发挥着对社会病灶进行疏导和疗治的功能,推动社会由乱归治,不同程度地获得了重新健全发展的文化力量。其中,包括仁、礼这类儒学关键理念,概莫能外。
首先,我们来考察“仁”的理念。“仁”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向来没有疑义。在强调“仁”的重要价值时,孔子把“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把“仁”升华为一种坚强不屈的意志,他的弟子将此化为一种气节,如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见“仁”是孔门道脉相传的一条脉络。
有意思的是,孔子重“仁”,却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导致《论语•子罕篇》一开头就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实在使得历代颇有些解经者大惑不解:一部《论语》20篇中,有16篇用了109个仁字,怎么还将仁列入“罕言”之列呢?这主要要弄清楚“言”字的意义。言、语两个字意义相通,但对比着讲的时候,意义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论语》中孔子虽然反复谈论仁,但那多是回答弟子和他人的提问,以及进行论辩的话,自己作为一个命题首先发端,并且正面做出界定,就非常少见,因此只能说是“罕言”。这从哲学思辨的角度看来,难免会造成“仁”这个概念的边界模糊;但它也潜伏着一个好处,使仁的内涵和历史适应性留有不少弹性,以及可解释的余地。当仁解释为“把人当人来对待”,而且与“爱人”,与“泛爱众而亲仁”联系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超越时代的阻隔,进入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之中。
礼是儒家学说的基础和法度,在十三经中有三《礼》,由此可见其互相阐释、互相补充的庞大体系。礼学体系的最终关切,还是以礼治国、以礼施政。政与刑,是通常的治国术,而在孔子心目中,德与礼是更得人心、更高级的治国术。因为“为政以德”,孔子是看得很高的,说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将礼与德并举而置于政与刑之上,这就是孔子的政治观。因此,孔子教弟子执礼,也就是为从政准备人才。
孔子为何如此强调正名,强调礼乐,并不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名正言顺,礼乐雍容,而是到处存在着僭名越制,礼坏乐崩。曾有孔门后学
相关资源:
上一篇: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12月月考测试卷
下一篇: 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卷(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部分)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一中2013年高二上期语文1月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一中2013年高二上期语文1月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一中2013年高二上期语文1月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一中2013年高二上期语文1月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三阶段月考试卷 (1148)
      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试卷 (206)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 (571)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试卷 (525)
      高中语文必修三其它试卷 (299)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