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 > 高中语文必修三阶段月考试卷
资源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231.00 KB
资源提供: ifbcxzx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2-12-20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学。完成1-3题
“中庸”辨析
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
相关资源:
上一篇: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中学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下一篇: 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12年高二上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三阶段月考试卷 (1148)
      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试卷 (206)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中试卷 (571)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试卷 (525)
      高中语文必修三其它试卷 (299)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