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课件
>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资源名称: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附教案、教学实录)9
所属版本:
粤教版
文件类型:
/PPT/DOC
文件大小:
76.85 KB
资源提供:
陈燕丹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2-11-18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登池上楼”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附教案、教学实录)9,共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触景伤情、情由境迁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诗歌诵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和“遁世无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季节变化和情感变化,体味谢灵运矛盾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初读正音,结合注释理解字义。(多媒体投影)
2、同学朗读诗歌,指导朗诵技巧。
3、教师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品读鉴赏,分析景与情
1、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诗中写景和抒情的诗句。(自由朗读,请学生回答)
▲ 写景诗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抒情诗句: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2、分两大组讨论,自主探究:
第一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你最欣赏哪些诗句?请畅谈你的理解。
第二组讨论:这首诗抒情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情感前后有什么特点?请畅谈你的看法。(多媒体投影,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请找出这首诗写景与抒情的共同特点。
相关资源:
(粤教版)《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PPT课件6
(粤教版)《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同步练习8
(粤教版)《登池上楼》教案1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8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7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6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同步练习7
(粤教版)《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PPT课件5
(粤教版)《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教案6
(粤教版)《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教案5
上一篇:
(粤教版)《霞》PPT课件(冰心)(附教案)12
下一篇:
(苏教版)《乡土情结》PPT课件15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附教案、教学实录)9”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附教案、教学实录)9”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附教案、教学实录)9”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粤教版)《登池上楼》PPT课件(附教案、教学实录)9”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
1941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
(
1428
)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
(
1830
)
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
1264
)
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
(
785
)
高中语文选修课件
(
3947
)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
2815
)
高中语文其它课件
(
533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