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教案
>
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资源名称: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实录5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38.50 KB
资源提供:
刘绪伏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2-03-24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郑人有且买履者”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师:同学们,课下我们已经疏通了《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文意,掌握了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熟读了课文,这都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本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郑人有且买履者》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说理的呢?
生(齐答):寓言。
师:正确。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特色,那么,《韩非子》寓言有怎样的特点,与其它寓言又有哪些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板书“《韩非子》寓言探究”)
师:在探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寓言。首先一起来看一看《辞海》对“寓言”的定义。(幻灯片显示寓言的定义)
师:我们集体读一遍。
生(齐读):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师:好的。用寓言来说理是《韩非子》寓言最大的闪光点,著名学者公木先生在他的著作《先秦寓言概论》中说《韩非子》寓言一共有三百四十篇,位于诸子百家之首。下面就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寓言,并且划出能够表明其寓意的语句。(生浏览课文,并思考)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课文中涉及了哪些寓言?
生一:第一个寓言是守株待兔,第二个是卜妻补裤。
师:是不是补裤子?
生一:是做裤子。
师:所以准确地说应该是卜妻为裤。
生一:第三个是郢人燕书的故事。
师:是这样吗?
生(齐答):郢书燕说。
师:刚才你的概括不够准确。
生一:第四个说的是郑人买履的故事。
师:第五个呢?
生一:第五个说的是乐羊食子的故事。
师:第六个呢?
生一:第六个说的是西巴释麑的故事。
师:很好。
生一:下一个说的是卫人嫁女的故事
相关资源:
《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PPT课件4
《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PPT课件3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PPT课件2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PPT课件1
《先秦诸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6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4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3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反思2
《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1
上一篇:
(苏教版)《夏本纪》学案10
下一篇:
《贾岛诗二首:题李凝幽居·剑客》学案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实录5”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实录5”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实录5”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实录5”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
1352
)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
975
)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
1215
)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
811
)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
555
)
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
1697
)
高中语文其它教案
(
245
)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
(
1785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