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名称: |
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
所属版本: |
人教版 |
|
文件类型: |
/DOC |
文件大小: |
153.00 KB |
资源提供: |
jtrtrti |
访问次数: |
344 |
资源等级: |
 |
添加时间: |
2011-11-17 |
下载帮助: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
相关搜索: |
搜索关键字为“文言文阅读”的资料 |
下载地址: |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
|
|
资源简介: |
【高考目标导航】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基础知识梳理】
一、实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实词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一)、通假字
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无其字,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如语言中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rǔ,却没有创造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所以“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另一种情况是本有其字,可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而后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如“畔”与“叛”。②声母相同,如“无”和“亡”。③韵母相同,如“嘱”和“属”。由该规律而决定了假借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的“趣”与“促(催促)”。
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
课本为了方便起见,以上三种情况,都用“通”表示。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
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
相关资源: |
|
上一篇: |
201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学案:字音 |
下一篇: |
江苏省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相关搜索: |
在 中搜索:“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