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高中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资源名称: (粤教版)《双桅船》教案6
所属版本: 粤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32.50 KB
资源提供: qwwrt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1-08-10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双桅船”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3)初步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晚唐李商隐《无题》的朦胧诗意引出朦胧诗和舒婷的《双桅船》:
  “相见时难别也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相思?离愁?追求的执著?牵挂?这种种情感都有,诗意朦胧,已经具有朦胧诗的特点。但朦胧诗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提出来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所以称为朦胧诗是因为它的委婉隐讳,它往往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诗意朦胧,不容易弄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朦胧诗——来自于舒婷的双桅船。
  (板书:朦胧诗特点)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 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
? 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
相关资源:
上一篇: 《声声慢》导学案(李清照)19
下一篇: 《茶馆》学案26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粤教版)《双桅船》教案6”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粤教版)《双桅船》教案6”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粤教版)《双桅船》教案6”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粤教版)《双桅船》教案6”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1352)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975)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1215)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811)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555)
      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1697)
      高中语文其它教案 (245)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 (1785)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