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初中试卷 > 初中语文其它试卷
资源名称: 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52.00 KB
资源提供: weilidd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20-04-11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说明文阅读”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五、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
①何尊①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②《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③“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④“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⑤“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⑥“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
⑦“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 (有删改)
【注释】①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
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
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
相关资源:
上一篇: 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1
下一篇: 下面没有链接了
相关搜索:
  • 百度中搜索:“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的相关资料
  • 360中搜索:“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的相关资料
  • 腾讯中搜索:“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的相关资料
  • 搜狗中搜索:“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的相关资料
  •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WinRAR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Flash播放器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2302)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1922)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2298)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1812)
      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2880)
      九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1212)
      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4564)
      中考语文毕业升学试卷 (1929)
      初中语文其它试卷 (551)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