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资源名称:
(苏教版)《人琴俱亡》导学案13
所属版本:
苏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48.50 KB
资源提供:
李妍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2-08-06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人琴俱亡”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自学、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朝宋文学家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俱病笃( ) 语时了不悲( ) 奔丧( )
子敬素好琴( ) 恸绝良久( )
3、解释加点的字
1、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 5、子敬素好琴 6、便径入坐灵床上
7、弦既不调 8、人琴俱亡 9、恸绝良久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的?并作简单分析。(本题是让学生细细体会课文语言中所包含的感情。)
[明确]①“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自己已经病得很重,却还关心着弟弟,足见兄弟情深。)②“恸绝良久”、“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觉得“琴”都亡了,可见兄弟俩是真正的知音、知己,情深意切。)
活动三: 既然兄弟情深如此,为何作者却说子猷“了不悲”,“都不哭”?那子猷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悼念自敬之死的呢?
[明确]因为子猷知道子敬平素喜欢弹琴,想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亡弟,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弦此时仿佛也有了灵性,明白自己的主人已死,弦音也不协调了。子猷真是悲从中来,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悲伤,大叹“人琴俱亡”,失声痛哭。痛不欲生。
活动四: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子猷)月余亦卒”,同学们讨论一下:
相关资源: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附教案)19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附教学案)18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17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附教案)16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15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14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13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12
(苏教版)《人琴俱亡》PPT课件11
(苏教版)《人琴俱亡》课堂学习活动单(表格式)12
上一篇:
(苏教版)《始终眷恋着祖国》导学案9
下一篇:
(苏教版)《苏州园林》导学案58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苏教版)《人琴俱亡》导学案13”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苏教版)《人琴俱亡》导学案13”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苏教版)《人琴俱亡》导学案13”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苏教版)《人琴俱亡》导学案13”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939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95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158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898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411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165
)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
1226
)
初中语文其它教案
(
138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