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资源名称:
《五柳先生传》学案37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37.00 KB
资源提供:
jkrtfry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1-08-11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五柳先生传”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4、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2、难点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下都会存在诸如堂吉•柯德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固守着一种不与时代合作的态度,用自己的处世态度来鞭策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分析的态度,汲取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他们灵魂的闪光点。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4、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 ②造饮辄尽(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④短褐穿结(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⑥颇示己志( )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⑧衔觞赋诗( ) ⑨无怀氏之民欤( )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 ,字 ,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号 ,世称 ,有《 》传世。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
相关资源:
(长春版)《五柳先生传》PPT课件(附表格式教案)55
(鲁教版)《五柳先生传》PPT课件(附教案)54
(冀教版)《五柳先生传》PPT课件(附教案)53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52
《马说·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五柳先生传》PPT复习课件51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43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50(附教案)
《五柳先生传》PPT课件49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上一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6
下一篇:
《小石潭记》复习题解56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五柳先生传》学案3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五柳先生传》学案3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五柳先生传》学案3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五柳先生传》学案37”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939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95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158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898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411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165
)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
1226
)
初中语文其它教案
(
138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