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资源名称:
《陋室铭》教案67
所属版本:
人教版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
33.00 KB
资源提供:
丁辉
访问次数:
资源等级:
添加时间:
2013-03-12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搜索:
搜索关键字为“陋室铭”的资料
下载地址:
[
本地下载
下载权限:
普通会员
扣除点数:
1
]
(获得点数说明)
资源简介: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三、课文分析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相关资源: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PPT课件68
(沪教版)《陋室铭》PPT课件67
(北京版)《陋室铭》PPT课件66
(鄂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14
(鄂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13
(鄂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12
(语文版)《陋室铭》PPT课件65
《陋室铭》mp3音频朗读(男声)64
(鄂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11
(冀教版)《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附教案)64
上一篇:
(北师大版)《读书八得》教案4
下一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合集
相关搜索:
在
中搜索:
“《陋室铭》教案6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陋室铭》教案6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陋室铭》教案67”
的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陋室铭》教案67”
的相关资料
下载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下载都来自本站服务器,如果不能下载,请向我们报告错误!
☉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师教学用,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所有资源都经过测试,如是压缩格式请下载后先用
WinRAR
解压后再用相关软件打开。
☉如果是Flash课件你无法正常打开,请下载安装最新版
Flash播放器
!
☉其它常用工具软件你也可以在我站下载。
☉由于网站服务器承受能力有限,请不要盗链我们提供的资源,谢谢!!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本栏分类导航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939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95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2158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898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411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165
)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
1226
)
初中语文其它教案
(
138
)
本栏推荐下载
本栏最近更新
本栏热门点击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中学语文资源网
渝ICP备140037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