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默写(15分)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 5.敕勒川,阴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敕勒歌》)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天门山》)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8.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送元二使安西》中最能表现友人分别时真挚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君子于役》中最能表现妻子对丈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本文选自《史记》,该书是 _____________。(1分) 12.用“/”给文中无标点处的文字断句。(此题不要求加标点)(3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会天大雨( ) ②扶苏以数谏故( ) ⑨楚人怜之( )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 ) 1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①“逋戍渔阳”“失期”的原因是□□□□,□□□。 ②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是□□□□□□。 15.陈涉作为起义的首领对形势分析洞若观火,策略高人一筹,文中哪方面表现了他的才 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陈胜、吴广的“乃行卜”和“置人所罾鱼腹中”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木讷( ) ②炊烟袅袅( ) ⑧掸去( ) ④濒于绝望( ) 18.“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个人物是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两次表现父亲的“小”,一次是“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一次是“父亲显得那么瘦小”,“一点也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既然“艰难地开口”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想骂自己”呢?“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 的“到学校好好考”, “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4分) 29,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脍炙人口,请你举例写出该书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①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80分) 30.以下三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①:无论是木讷寡言的父亲,还是出口成章的父亲;无论是瘦小干枯的父亲,还 是伟岸挺拔的父亲;无论是拮据贫穷的父亲,还是富有阔绰的父亲,其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在爱的天平上同重1如果你还没有深刻感受、体味父亲对你的爱的话,文中的父亲唤起你去感受父亲。以“——读《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读后感。 作文②:我缺少什么 作文③: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永远认为诚实至上,但是对于这条箴言的体会,从来没有像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训练营中那样亲切。我不大擅长赛跑,所以在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跑着。 转了弯,是个岔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是士兵跑的小径。我停顿了一下,暗自咒骂做军官的有许多便宜可占,但是仍然朝着士兵跑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我已到达终点,名列第九。我说一定是他们弄错了,我从未跑过前10名,说实在的,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说:“今天你不是跑了前10名吗?” 过了几个钟头,大批人马到了,他们累的精疲力尽,看见我们悠闲自在地喝着咖啡,觉得奇怪。这时我们大家才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不欺是多么重要啊! 作文要求: ①写真事,抒真情,有新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合理使用材料。 ⑧字数均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烟花三月下扬州. 2.尚思为国戍轮台 3.秦时明月汉时关 4.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6.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7.濯清涟而不妖 8,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9.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0.苟无饥渴 二、(一)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略 13.①适逢,恰巧遇到 ②下对上直言劝戒 ⑧爱怜 ④用网捕 14.①会天大雨 道不通。 ②天下苦秦久矣 15.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16.表现了古人的迷信,但也表现了他们的智慧,为起义作舆论的准备。 (二)17.①nè ②niǎo ⑧dǎn ④bīn 18.强调是“我”的,加重表现了父亲是替“我”背着的,强调了父爱。 19.①到学校给家里写信;②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20.生活的重负,闰土。 21.父亲上山干活,母亲在屋喂鸡。 22.是我急切地想见到父亲。 23.父亲长得确实瘦小,与生活的重负有一定的关系;作者是从远处来写父亲的;作者更要表现的是瘦小的父亲,也是如此伟大的父亲。 24.“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疲惫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25.家里实在无力支付自己的学费,自己应该帮父母一把。父亲支撑这个家实在是太艰难了;自己的“心血”要“绝望”了,自己的不懂事。 26.通过母亲纳鞋的声音的停、响,来反衬这件事的难度,表现父亲的难处和爱。 27.这是父亲说的非常关键的两句话,报平安家书,对于还不太谙事的“我”只能是“答应了声”,而经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使劲点点头”表现了对父爱的一种深刻领悟。 28.“木讷”和“山”在此是如此协调,山之无语,但山之巍峨,正如父亲一样崇高。 (三)29.①擅写战争;赤壁之战。 ②擅写斗智(语言);舌战群儒。 三、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