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南州六月荔枝丹》研读方案30

时间:2005-01-16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franc0808  访问:
 

一、让学生阅读、熟悉、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写作特色

二、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布置阅读研究的任务

第一组:本文说明顺序的安排; 第二组:本文引用方法的运用; 第三组:科学小品的特色; 第四组:修饰限制词语的运用。   要求:尽量掌握文中有关本组问题的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出相关结论。

三、指导研读方法

在全面理解基础上,针对自己负责的专题,在课文里勾画圈点,抓住关键语句、典型例证,概括要点,摘录内容,然后适当分类,进行分析综合,整理成发言提纲后进行研谈。

四、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集思广益

五、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成果

1.说明顺序

从篇到段依次为设疑(回忆)—解疑(介绍)—建议(展望);实—虚,主—次,表—里,此—彼,先—后;过去—现在—将来;一般—特殊,整体—部分;上—下等等。

分类归纳为: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顺序、综合顺序。

体会:最便于把事物说清楚说准确的顺序就是最好的顺序;要清楚地说明一种事物往往要几种顺序配合使用;顺序应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条理,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顺序服务于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说明一种事物的顺序不是唯一的;……

2.引用的说明方法

全文不下20次的引用按不同标准可作如下分类。

按引用内容分为:诗句、文句、故事传闻、文献资料、民俗谚语等;按所引内容性质分为:科学性的、文学性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等;按引文的位置分为:标题,在段落的要点句、中心句后,同阐述文字结合,用举例、数字相配合等;按引用方式分为:全引、摘引、明引、暗引、意引等;按作用分为:比喻描写性、对比说明性、举例考证性等;按来源分为:来自史籍的,来自科研成果的,来自调查材料的,来自现实的等。

体会:引用目的要明确,要恰当说明写作对象,不牵强、不炫耀、不喧宾夺主;引用内容要力求准确、可靠,不断章取义,不张冠李戴,重要的引用要注明出处,不含糊、不虚妄;引用文字要精要不堆砌、不累赘;引用的材料如有不足,要予辨正;引得得当能在助说明的同时,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3.修饰限制词的运用

这种词语的运用在3、4、5、7、10、12、13几段中比较突出,全文中共有不下30个有代表性的这类词语。

这些词语中,修饰性的可划分为:描形、绘色、推测、展望、表感情倾向等;限制性的可划分为:限时间、限方位、限处所、限范围、限角度、限程度等。

恰当的修饰限制体现了用语的分寸,造句的精密,给人以形象的感觉、生动的印象,体现出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文艺性。

4.科学小品的特点

从小品的读者对象(对该事物不熟悉)、作者目的(普及介绍有关科学知识)、写作要求(在讲究科学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文艺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后小结体会如下:小品是用文艺笔调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是生命、艺术是手段;科学是主线,艺术是点缀;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科学为主,艺术为宾,二者要水乳交融,不能油水分离……

研读的形式,使学生思维活跃,各显其能,锻炼提高了阅读分析综合的能力,又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用较短时间,深钻细研了较多的有关问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