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二项是:( ) A.惮(dàn) 踱步(duó) 行辈(hng) 潺潺(chán) B.亢奋(kàng) 羁绊(jī) 烧灼(zhuó) 晦暗(huì) C.遽发(zhú) 驰骋(Pìn) 作孽(niè) 凫水(fú) D.归省(xǐng) 颇(pō) 撺掇(duō) 宛转(wǎn)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蓬( ) ____ 篷( ) ____ (2)蒿( ) ____ 篙( ) ____ (3)撺( ) ____ 蹿( ) ____ (4)缀( ) ____ 掇( ) 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撺掇:_______。 (2)归省:_______。 (3)行辈:_______。 (4)飘渺:_______。 (5)叹为观止:_______。(6)高谈阔论:_______。 4.下列句子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B.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D.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绝唱》的作者是刘鹗,字铁云,其作品《老残游记》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C.《摆渡》的作者是高晓声,当代著名作家。 D.《在声音的世界里》的作者是王蒙,当代著名作家。 6.请在横线上填上符合原文的词语。 (1)容不得_____, 容不得____, 容不得_____。 是____了、____了、 ____了的那么一股劲! (2)那双眼睛,如____,如____,如____,如_____,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3)好一个_________了山河、_____________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4)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③几尺,即又出了桥。于是⑤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⑥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⑦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在①至⑦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文中①~⑤处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简析文中画波浪线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答案: 1.C 2.(1)péng 蓬勃;péng船篷。(2)hāo雪蒿;gāo船篙。(3)cuān撺掇; cuān蹿动。(4)zhu缀满;duo拾掇。3. (1)从旁鼓动人做某事;(2)回家看望父母;(3)排行和辈分;(4)隐隐约约,若有若无。(5)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6)漫天边际地大发议论。4. A 5. A 6. (1)束缚 羁绊 闭塞 挣脱 冲破 撞开 (2)积水 寒星 宝珠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3)痛快 蓬勃 (4)伏贴 畅快 7. (1)(略) (2)D (3)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船行之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