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萝卜》背景2

时间:2004-12-20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anddgjc  访问: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着祖国大地,人们的精神面貌更加为之一振,文学园地里百花齐放,竞开着无数奇葩。汪曾祺老先生虽已年过七旬,创作热情却愈加高涨。除了写小说外,他在这个时期还写了大量的散文。《萝卜》就写于这段时间。

从汪曾祺的散文内容来看,他讲历史、讲掌故①,讲花鸟鱼虫,讲四方食事,似乎没有什么紧跟形势的重大题材,以至有人批评他“缺少宏阔与凌厉②”“忘却了更大的审美空间。”其实,汪老的文章看多了,才会发现他字面上虽然随和,骨子里其实很固执。他就是不愿意在自己的作品中用血淋淋、惨兮兮的东西刺激人们的神经,尽管生活中存在这些东西。他所坚持的是:“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四个字“美化人生”。这就是他所认为自己这样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用汪曾祺先生自己的话说,散文之所以受欢迎“这大概有很深刻、很复杂的社会原因和文学原因。生活的不安定是一个原因。喧嚣扰攘的生活使大家的心情变得很浮躁、很疲劳,活得很累,他们需要休息,民亦劳止③,矻矻④小休,需要安慰,需要一点清凉,一点宁静……需要‘滋润’。他不愿把自己的散文纳到某种目的和倾向的轨道中,而希望自己的散文,像水一样渗透滋润人们的心田,给人们提供一种文化休息。这种‘文化的休息’的内涵:一是‘带有文化气息的’,二是‘健康的’,三是‘悠闲的’,(见《<汪曾祺小品>自序》。⑤如,他写了不少关于食物的散文,除《萝卜》外,还有《故乡的食物》⑥系列及《四方食事》⑦系列,读了他的文章,我们毫不怀疑他是个“美食家”,几乎是所有吃过的和没吃过的,一经他说,全成了美食。他写这些的目的也就是让读者到他的散文的宁静港湾里来悠闲一会儿,享受一下。在展示五味俱全,五光十色生活的同时,不由得叫你在悠闲中增长一点见识。汪散文的美,美在和谐,正为他自己说的“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从汪老的散文看,他的故乡(江苏高邮的一个水乡)对他的作品有很深的影响,从三十几岁起他又一直生活在北京一带,这又是影响他作品风格的一大因素,所以在他的不少作品里既有水乡特色又有浓郁的胡同味。如《萝卜》一文就很典型。所谓“胡同味”,是他散文显示的一种综合的北京胡同的地方特色:它既表现在取材、构思和抒情习惯上的平民性,同时在语言上也具有北京胡同的京腔京调的韵味。从深层次来看,这种“胡同味”蕴含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选择,也显示了他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①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典章制度沿革等的传说或故事。

②凌厉:形容迅速而气势猛烈。

③民亦劳止:人民的劳作也要适可而止。

④矻矻:勤奋劳作的样子。

⑤《<汪曾祺小品>自序》:见《汪曾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

⑥《故乡的食物》:见《汪曾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

⑦《四方食事》:见《汪曾祺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