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高考作文如何“感悟思辩,深刻透彻”

时间:2005-04-1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hehe409  访问:
●高考作文纵横谈之二
  与上次谈的“中心突出,见解新颖”一样,本文谈的也是作文立意上的要求。如果说“中心突出,见解新颖”是立意的较高级的要求,那么“感悟思辩,深刻透彻”便是立意的最高级的要求。倘若高考作文的立意真正能达到“深刻透彻”,得高分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什么是思辩?思辩在哲学上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高考作文的“思辩”当然不是指这种含义。我们所说的“感悟思辩,深刻透彻”是指作文时把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辨析,能深刻透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并最终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这个要求看起来挺吓人的,似乎不太容易达到。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全国高考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拔性考试,这就决定了高考试题必须有较高的难度,并且能够选拔出具有较好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的人才。从历年高考的大作文题来看,无论题型如何,对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的考查几乎贯穿始终。如1980年高考作文材料“画蛋”中蕴含着“量变与质变、基础与提高”的辩证关系,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玫瑰园两个姑娘的对话”中暗含着“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隐含着哲学认识论的思想,强调了人的认识具有多样性。可见,如果考生不会“感悟思辩”,没有较好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作  文要达到“深刻透彻”几乎是不可能的,得高分更是不可想象的。
什么是“深刻透彻”呢?它主要是指文章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能够从事物的本质揭示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能够从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预见其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具体来说,考生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即能多角度考虑问题,依据充分的理由或事实作出全面的评价;二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即能经过较深刻的分析,抓住对象的最本质的特征,不受表象束缚,把对象的本质揭示出来,能运用正确的、较抽象的概念;三是分清主次的能力,即主要和次要都得到应有的反映,并明显分清了主次。
  如何才能达到“深刻透彻”呢?当然需要“感悟思辩”。因为“感悟思辩”是“深刻透彻”的前提,“深刻透彻”是“感悟思辩”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感悟思辩”?我们认为,考生必须学会唯物辩证法。简要地讲,考生不仅要学会感悟,还要学会思考,特别是要学会辩证地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思考,如学会运用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避免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当然,要达到以上的程度并不容易,我们建议除了阅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外,还要尽可能地拓宽阅读范围,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交朋友,接受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和人格的熏陶。具体地说,平时要多读些思想深邃、富含哲理、见解深刻的精品文章,读破别人的思想,读出自己的见解,逐渐提高和完善自我的思想修养和思维能力。
  上面讲的是平时的积累,具体到考场上写作时,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思维方式供考生参考,旨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辩证分析:就是运用辩证的观点对作文材料(包括题目)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思考。
二、类比联想:就是由此(具体的自然现象)及彼(普遍的社会本质)的类比思考。
三、推理想象: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感悟思辩”中,想象一定要依据原材料的暗示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想。
四、综合比较:这一方面是指写作前要对作文题目或提供的写作材料进行深入的综合比较,提炼出较好的立意;另一方面,是指由于思维形式(取向)不同(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顺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或聚合思维),可能出现多角度多层面的立意,因此要通过综合比较进行分析、筛选而确定最佳立意。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0年开始,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成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其中“深刻透彻”是发展等级之一。这实际上就促使考生必须在发展等级中有一项特别突出才能得高分。由此可见,“感悟思辩,深刻透彻”是何等之重要!希望读者好好领会本文的要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