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我的老师》备课指导1

时间:2005-04-0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dadou800613  访问:
【自读导言】
海伦·凯勒(1880.6.27—1968.6.1),美国最为有名的女作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原名为Helen Adams keller,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出生后19个月,由于急性充血丧失了视力、听力,而且不久变成哑巴。在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苏利文(Annie Sullivan)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利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本文就是从中节选出来。
此文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伦以一个盲人的独特视角,通过触摸和感受,写出了人世间的美好生活,文章思维流畅,文字优美,表达清新自然,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这都是我们要在阅读时体会到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与其说我们学习此文的目的是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还不如说,我们学习此文的目的是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我们作为常人往往容易被忽视掉的。因而,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阅读时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把握:
一.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二.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三. 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自读程序】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二)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三)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自读此文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逐句、逐行、逐段,乃至进行全文品读。
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二.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常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阅读时体会起来也才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价值所在。
三.品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末尾一段。
【自读点拨】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自读时我们建议把握以下几点:
一.抓关键语段
如首段,“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这段文字三次强调了“某一天”的重要性。显然作者在此处是别有用心的。它特别强调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内涵:有一位老师要到她身边来了。也许有人要问“老师到身边来”有什么好奇怪的?可别忘了,作者是一个盲人和聋哑人。有了老师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这篇文章是作者后来写的,她对老师的一切仁爱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不同凡响的内容。
二.抓关键动作
对于海伦来说,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触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在阅读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特色进行理解。
特别要注意的是,作者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注意找出文中动作描写的句子,细心加以体会。
如下面的句子:
1. 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
2. 莎利文小姐挽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
3.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
4.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不是”。我的老师说。
正是这些句子使我们认识到了海伦·凯勒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才使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与动人。因为,我们通常讲文章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那是针对常人而言的,而常人容易忽视的问题也在于,他们的观察也容易泛泛不着边际。此文却能给打开我们写作的思路。
三.抓关键心理
作为一个常人,我们是如用五官来感受世界的,但是,对于一个仅凭触觉来感受世界的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就是为什么海伦·凯勒对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
比如,作者是怎样知道有人要来到她家的?难道是没有人告诉她吗?当然不是。即使告诉了,海伦也不会懂。但是,聪明的海伦并没有放弃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她紧紧地抓住了这一颗救命的稻草。她通过“母亲的动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动作,而不是母亲的吩咐或通知)“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等等,“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注意这一个“猜”字,道出了海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源。因为除了她的双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伦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灵去体会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应能力才无比发达。
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心理描写实现了这一目的。课文里心理描写的句子相当多,阅读时认真体会。
四.抓关键感情
在没有老师之前,海伦认识世界的围绕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抽象名词。也是老师教给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无数习惯用语。“就这样,我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起初,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富有意义。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我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义”。
这样好的老师难道不值得令人尊崇吗?这份自传十分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文章贯用技巧。先写莎利文老师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师的伟大与崇高。
【自读思考】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文中划出莎利文小姐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句子。
2、简述莎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此文和课文进行对比,谈谈记人的文章的一般写作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循循善诱,使我们每个人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有了某些爱好,这几乎预先决定了我们这些学生将来的职业。
我依然记得从一年级到毕业一直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安德烈·库兹米奇·戈卢布科夫,他是一位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上了点年纪的人,作风严谨而又从容不迫。他只有一条腿,靠拄着拐杖走路,走起来缓慢而又小心。我们都很尊敬安德烈·库兹米奇,甚至有点怕他,虽然他从未提高嗓门讲过话。他叫学生到黑板前算例题:
“你这是怎么啦,小兄弟,没有好好准备功课吧2这可不好。先生,你真让我发愁,唉,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他掏出小笔记本,在上面作了个秘密记号。他有个习惯,不马上打分。到学期末,他才解译他珍藏的小本子上的秘密记号,然后标出最后的分数填到学生成绩簿上。他要求很严,给我们这些学生养成一种很深蒂固的习惯,数学式的条理性,笔记书写准确,解习题时计算丝毫无误的学风。这在后来对我们多么有用啊!
地理老师维克托·奥克塔维安诺维奇·布拉热耶维奇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
“我来给大家读一篇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马普伊的房子》,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
这是一篇描写深色皮肤土著人的痛苦命运和白人殖民者专横残忍的故事。”
全班屏息静听老师饶有风趣的讲述。他读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一直到课间休息之后上第二堂课时才讲完。
从此我们便急不可待地等他上地理课。
(《我的老师》苏联,雅科夫列夫,叶学琼等译〕

答案提示:
一.1、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在课文中,写莎利文小姐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利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带她到室外接触大自然,通过体验大自然的不同变化,教她认识不同的事物,等等。正是莎利文小姐的努力,作为盲人,哑人和聋人的海伦对世界有了比较真实的感受。
在回答时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语言信息的筛选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不要单纯地回答问题。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因为“爱”本身是一个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莎利文小姐却很有办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她用的是什么办法呢?主要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而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文中的“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名称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我花了长的时间在琢磨着‘爱’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
二.写人的文章通常要注意几点:
1. 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2. 抓住符合文章题意的典型材料。
3. 写得有感情色彩。
4. 写出新意。
5. 语言优美.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只要能谈出几条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金传富提供

《我的老师》备课指导
金传富 北京12中
【自读导言】
海伦·凯勒(1880.6.27—1968.6.1),美国最为有名的女作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原名为Helen Adams keller,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出生后19个月,由于急性充血丧失了视力、听力,而且不久变成哑巴。在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苏利文(Annie Sullivan)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利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本文就是从中节选出来。
此文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伦以一个盲人的独特视角,通过触摸和感受,写出了人世间的美好生活,文章思维流畅,文字优美,表达清新自然,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这都是我们要在阅读时体会到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与其说我们学习此文的目的是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还不如说,我们学习此文的目的是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我们作为常人往往容易被忽视掉的。因而,它在文学上的价值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阅读时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把握:
一.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二.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三. 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自读程序】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二)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三)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自读此文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逐句、逐行、逐段,乃至进行全文品读。
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二.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常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阅读时体会起来也才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价值所在。
三.品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末尾一段。
【自读点拨】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自读时我们建议把握以下几点:
一.抓关键语段
如首段,“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这段文字三次强调了“某一天”的重要性。显然作者在此处是别有用心的。它特别强调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内涵:有一位老师要到她身边来了。也许有人要问“老师到身边来”有什么好奇怪的?可别忘了,作者是一个盲人和聋哑人。有了老师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这篇文章是作者后来写的,她对老师的一切仁爱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不同凡响的内容。
二.抓关键动作
对于海伦来说,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触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在阅读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特色进行理解。
特别要注意的是,作者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注意找出文中动作描写的句子,细心加以体会。
如下面的句子:
1. 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
2. 莎利文小姐挽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
3.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
4.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不是”。我的老师说。
正是这些句子使我们认识到了海伦·凯勒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才使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与动人。因为,我们通常讲文章要进行仔细的观察,那是针对常人而言的,而常人容易忽视的问题也在于,他们的观察也容易泛泛不着边际。此文却能给打开我们写作的思路。
三.抓关键心理
作为一个常人,我们是如用五官来感受世界的,但是,对于一个仅凭触觉来感受世界的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就是为什么海伦·凯勒对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
比如,作者是怎样知道有人要来到她家的?难道是没有人告诉她吗?当然不是。即使告诉了,海伦也不会懂。但是,聪明的海伦并没有放弃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她紧紧地抓住了这一颗救命的稻草。她通过“母亲的动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动作,而不是母亲的吩咐或通知)“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等等,“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注意这一个“猜”字,道出了海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源。因为除了她的双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伦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灵去体会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应能力才无比发达。
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心理描写实现了这一目的。课文里心理描写的句子相当多,阅读时认真体会。
四.抓关键感情
在没有老师之前,海伦认识世界的围绕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抽象名词。也是老师教给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无数习惯用语。“就这样,我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起初,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富有意义。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我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义”。
这样好的老师难道不值得令人尊崇吗?这份自传十分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文章贯用技巧。先写莎利文老师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师的伟大与崇高。
【自读思考】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文中划出莎利文小姐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句子。
2、简述莎利文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此文和课文进行对比,谈谈记人的文章的一般写作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循循善诱,使我们每个人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有了某些爱好,这几乎预先决定了我们这些学生将来的职业。
我依然记得从一年级到毕业一直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安德烈·库兹米奇·戈卢布科夫,他是一位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上了点年纪的人,作风严谨而又从容不迫。他只有一条腿,靠拄着拐杖走路,走起来缓慢而又小心。我们都很尊敬安德烈·库兹米奇,甚至有点怕他,虽然他从未提高嗓门讲过话。他叫学生到黑板前算例题:
“你这是怎么啦,小兄弟,没有好好准备功课吧2这可不好。先生,你真让我发愁,唉,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他掏出小笔记本,在上面作了个秘密记号。他有个习惯,不马上打分。到学期末,他才解译他珍藏的小本子上的秘密记号,然后标出最后的分数填到学生成绩簿上。他要求很严,给我们这些学生养成一种很深蒂固的习惯,数学式的条理性,笔记书写准确,解习题时计算丝毫无误的学风。这在后来对我们多么有用啊!
地理老师维克托·奥克塔维安诺维奇·布拉热耶维奇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这样开始的:
“我来给大家读一篇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马普伊的房子》,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
这是一篇描写深色皮肤土著人的痛苦命运和白人殖民者专横残忍的故事。”
全班屏息静听老师饶有风趣的讲述。他读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一直到课间休息之后上第二堂课时才讲完。
从此我们便急不可待地等他上地理课。
(《我的老师》苏联,雅科夫列夫,叶学琼等译〕

答案提示:
一.1、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在课文中,写莎利文小姐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利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带她到室外接触大自然,通过体验大自然的不同变化,教她认识不同的事物,等等。正是莎利文小姐的努力,作为盲人,哑人和聋人的海伦对世界有了比较真实的感受。
在回答时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语言信息的筛选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不要单纯地回答问题。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因为“爱”本身是一个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莎利文小姐却很有办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她用的是什么办法呢?主要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而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文中的“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名称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我花了长的时间在琢磨着‘爱’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
二.写人的文章通常要注意几点:
1. 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2. 抓住符合文章题意的典型材料。
3. 写得有感情色彩。
4. 写出新意。
5. 语言优美.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只要能谈出几条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