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国殇》学法指导14

时间:2004-12-19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anyuanyu  访问:
 

在学习时让学生了解诗词的作者和背景,以及古诗的有关知识,逐步引发起他们的兴趣,再采用“以读带译”的方法。

一、想办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以读带译”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是否有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古诗词时怎么调动启发积极性呢?在上课前,要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并找一些《国殇》的背景材料,如《楚辞》是一部怎样的巨著,产生背景,屈原的生平等等。上课时,请同学们稍做准备后分别回答这些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后,再开始来学习这首诗,使同学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为自觉学好古诗做准备。

二、发挥教师在“以读带译”中的主导作用

古诗朗读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今译、理解的过程。因而,必须指导学生用心读──口读诗文,耳听诗句,头脑中尽量想到现代文的意思。而不能只动嘴不动脑,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一篇古诗文的“读”,一般分为三步走。

第一,先读准字音、句读。这一步教师指导很重要。字音不能读错。如课文中的“被犀甲”“车错毂”“躐余行”“援玉枹”等;其次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准,把句式的节奏感读出来。如“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兮”字读长音)一首古诗只有停顿读准了,诗的节奏感才能出来,句子里的内容才容易明白。

第二,要读懂词义,句意,要有画面感。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古诗文产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里,“语感”作用相当显著。在轻重缓急的读诗中,脑海里不断呈现诗词的意境。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问题。如,《国殇》中展现战斗开始、激战场面和过程的诗句是什么,表现战士英勇不屈形象和精神的诗句是什么。这样边问边读有利于学生较快掌握词义、句意。

第三,读出古诗的主旨、感情和蕴含的意义。这一步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两步阅读基础上的升华。老师要结合单元提示和课后有关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益思考。比如,对《国殇》中贯穿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对烈士们英勇顽强精神的思考等等,都可以进一步升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师生可以共同讨论,对待文中这些精华的部分做出中肯的总结和评价。

三、指导学生译好古诗,接受新知

古诗今译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大脑的一种积极地综合地运用旧信息,有机地组合产生新信息的思维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积极地促进这种思维的进行。可采用两个方法:一是当堂口译。即让学生在对诗文做了数遍有质量的阅读,又对个别新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立即当堂口头翻译,这样做一是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之中,二是有利于暴露问题。特别是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对诗文中生字词的解释不准、句子内容的理解有偏差、暗喻的内涵概括不全等等,教师都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二是笔译改写。要求学生针对古诗原句,不看注释、参考,一气呵成,写出白话文(或诗)。对层次高些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就诗的原意改写成现代写景和叙事的小品文,一则更深地理解古诗文,二则吸收古代诗歌的精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