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追求高考作文的“亮点”(1) 要想得到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分,必须有“亮点”,即精彩之处。一篇明白、通顺、完整的作文,如果有一两个“亮点”,其“发展等级”分就颇多收获了。 我常说:一篇高考作文,总得有“发光”之处。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发展等级”分与就与你无缘了。 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就是机智的构思。 何谓“机智”?用王蒙的话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 “构思”,是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很难在这篇短文中说得清楚。有些话,老师平日已向考生反复交待过了,如“要以小见大”、“要奇峰突起”、“要于平淡中寓以深刻的含义”等等,兹不赘述。我在这儿强调以下几点: ①热点问题的巧妙组合。可经常留意“焦点访谈”、“大写真”、“社会大广角”之类的电视节目,发现有价值、有趣味的话题,启发自己的构思。1999年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位考生将社会上两个“热点问题”——失学少年问题和下岗职工问题,两个“大工程”———希望工程和再就业工程,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到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相当机智。有意者可找来仔细揣摩其中的奥妙。 ②多一点意趣。不要把活泼有趣的生活变为“蒸馏水”,而要留心捕捉有情有趣的生活“浪花”。曾有一位考生这样写《习惯》:数学老师名唤“吴吉昌”,他有一个口头语——“简单”,总是挥舞着“简单”这面小红旗,鼓励、引导同学们攀登数学之峰。粗粗一瞥,他不大像一位正儿巴经的老师,有些个像“啦啦队”的“队长”,不停地用“简单”为同学们打气。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什么口头语?”全班同学大声回答:“简单——!”作者把语文课本上那位植棉模范吴吉昌,同数学老师吴吉昌搅在一起写,引得阅卷老师哄堂大笑。这不但渲染了通篇的喜剧色彩,而且巧妙地向人们暗示:这位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劳动模范”,也是一位“耕耘好手”,也在完成着“周总理的嘱托”。真是妙趣盎然,意蕴深广。 ③写出学生生活的“原汁原味”来。当今中学生的志向、情趣、习惯、语言色彩、生活节奏,有不少是很“新潮”的,甚至是“另类”的。不要怕触及这些东西。不要把多彩多姿的当代学生生活“净化”掉。不要把年轻人的洒脱劲儿舍弃掉。只要机智地加以审视,灵活地进行张扬,就会有出乎意外的审美效果。说实在,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阅卷老师,是十分喜欢看“原汁原味”的中学生生活图景的,它使我们“读”得年轻了,“读”得要“聊发少年狂”了。切不可把自己、把周围的同学写成“小老头”。让我们共同努力,抛弃“小老头”式的写作构思吧! 主持人:文无定法,但文不可无章法。本刊高考作文指导无意强加给考生诸多限制,而是希望针对若干年来高考作文确实存在的问题,以及考试作文本身的特点,给大家一点建议。其实建议的同时,心情不见得就比考生们轻松。 不妨再多说两句高考作文阅卷的特殊性。理智地想一想,高考作文阅卷有其“先天”的不足。阅卷时间的紧张是明摆着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知情度”为零这样的事实很有可能带来这样的结果:同一篇作文,任教该考生的语文老师和与该考生素不相识的评卷老师,给其判定的分数极有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任教老师由于对学生的了解,更有成为该考生“知音”的可能。而高考阅卷,评卷老师显然不可能了解考生的平时作文的全貌,与平时作文的评分相比,高考作文阅卷必然会少一点“人情味”,多一些“标准化”。而这同时又是目前条件下尽可能保证竞争公平性的必然结果。 毋庸讳言,高考作文的诸多因素决定了绝大多数考生在完成高考作文时带有比平时更多的“作”的成分。这里所说的“作”,是指考生目的性很强地希望自己能以八九百字的篇幅尽可能多地集中展现自己的才情。当然,不排除少数出类拔萃的考生仍然可以保持常态写作的自由与洒脱。 高考作文中,大家“作”法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平庸”绝对不可能成为平庸者的通行证。因此,从本期开始,何老师特别要跟大家“三谈”高考作文的“亮点”。 构思在评价一篇作文时的权重相当大。本期的主题是如何在作文的构思中追求“亮点”。关于方法,何老师的指导很具体,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仔细揣摩。 一个机智出色的构思,就如同一个气度不凡的人,令人难忘。1999年全国高考湖北省一位考生的作文给我的印象很深。请看【例文九】 【例文九】 G病毒 美国遗传学博士约安昨晚自杀了,大多数人对他的死因一无所知,而他惟一的女儿也于当晚失踪。 麦克是约安的助手,工作时才和他一起,此刻,他正为博士的死难过,门铃声响起,他打开门,两个身着西服的人走了进来。“你好,我们是中央情报局的。”“什么事?”麦克不知道自己和中央情报局有什么关系。他正想着,冷不防对方拿出一小瓶,一团雾气喷来,他失去了知觉…… 也不知多久,麦克醒了,发现自己睡在手术台上。“你睡醒了,小伙子。”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说。“你们肯定记忆移植成功吗?”“应该没问题,而且不影响他本人的记忆。”“很好,”军官显得很满意,“希望他能告诉我们G病毒的配方,这对我们研究生物武器大有帮助。” 麦克听明白了,军方正在研制生物武器,而具有破坏人体DNA能力的G病毒正是他们所需要的,约安博士为人正直,大概因为不愿与军方合作而自杀。为了得到病毒,他们采用最新技术,把博士的记忆移入了他的大脑。 一上午的盘问,麦克推说记不起来。 “克丽斯!”麦克脑海中出现了博士女儿的影子。“克丽斯快跑,到奶奶的花园里,把配方烧掉!”麦克重复着博士的思维,他看见凶恶的警探逼博士交出配方。“要帮助克丽斯!”这是麦克自己的思维。当天,他以散心为由直奔博士母亲家,当然,后面跟着警察。 见到克丽斯,两人交谈后,决定毁掉配方。他们到后院,花了一小时,找到了一株兰草下的配方。“烧掉吗?”克丽斯问。“不行,他们有办法复原。”“那……”这时,警察冲了进来,“交给我们”。“我想,先生们。”麦克看看克丽斯,塞给她一个小条,暗示她快走,“我会的。”“我去准备饮料。”克丽斯走了。麦克拿出配方,突然吞进口中,并摸出一个小瓶,将其中液体喝下,不多时,他变成了一个巨兽,轻易解决了警察,十分钟后,巨兽在进入屋子前爆炸了。 克丽斯和奶奶正在远去的车上,她打开纸条:“克丽斯,G病毒会使人DNA重组变异,我已在身上安了炸弹,与警察同归于尽,毁掉配方,这是我在你父亲的记忆里看到的‘最后方法’,不能让配方落到他们手里。你去英国找妈妈,不要回来,祝你幸福。”克丽斯哭了。 主持人:这篇应试文章也是取材于热点话题。在一个世界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的时空,作者敏感而大胆地选择了一个“世界级”的沉重话题。热点话题往往也是一些相对较大的话题,考生在构思时很容易因为驾驭能力不够而处理得大而无当。这位考生没有故意拉开架势,而是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十分紧凑,主题颇为鲜明。以小篇幅承载大主题,显示了作者相当的功力。 借助热点话题巧妙构思,往往容易使文章显得有份量;而留心生活中的小浪花,同样能给人以绵长的回味。请看【例文十】 【例文十】 花儿轻轻摇动 两年前的冬天,我们搬家了。新搬的房子有个小院,正对着我的卧室。院子里匍匐着细长的秋草,霜白的墙上爬满了荆棘。但这是我第一次拥有小院,那种兴奋满足的情怀,驱使我将其清理一新。四角摆上了水仙,插上腊梅的枝丫。 寒风凛冽的一天,正在伏案的我听见小院中有清脆的声响——两只大胆的小麻雀落在院中。也许因为寒冷,也许由于小院的清新,它们瞪着亮晶晶的眸子,大胆地与我对峙,终于在角落的空调下安居落户了。 生活的沟通与信任,尽在不言中。和它们的友谊愉快轻松。 然而有一天,我听见了它们躁动不安的鸣叫。推开窗,看见一只灰白的野猫伏在墙头,冷漠地立着。我赶出去,摆出一副震慑的架势,一手还拿着一碗鱼。那猫没有惊惧,没有讨食,静静地看着我,身影晃动间,下了墙头。 那天晚上,月亮又圆又大,像猫冰冷的眸子。 后来,那猫仍会光顾此处,鸟儿依然躁动,但我会定时送出食来。猫很有原则,不过目光变得有些温柔,但从不让我抚摸,保持着一种尊严的友情。 然而有一天,一家人离开家去苏州。四天后,我怀着惊恐不安的心情冲回家——南京在下雪,猫儿没有我喂食,会不会将鸟儿……我猛地推开小院的门,焦急地搜索。可是大出意料,鸟儿安然无恙地依在一起,呢喃着。我大奇,四处寻找,发现猫正睡在空调器下,饥寒交迫。 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那是比冬日灿烂的阳光还要更明媚的情怀——鸟儿由于对我的信任,没有别择它处;猫出于那尊严的友谊,顶住饥饿,没有伤害我的朋友。这种没有交流的默契简单而真挚。为了这份默契,它们要承担饥饿甚至死亡的危险。而我有机会从中搭成了一架信任的桥梁,这是多么幸运。 其实每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的不就是这份信任和默契吗?即使是在功利的社会,美好的情感也是不会消失的。人与人之间有时只要多那么一点真挚,那么一点忠诚,就会拥有精神的升华。而我,将炽热地、满怀希望地去追寻这种情感,去追求一份熠熠闪光的人性。 我久久地伫立着,小院墙上的荆棘仿佛开满了星星似的花。那花儿轻轻摇动的时候,我看见自己和猫儿、鸟儿,静静地陶醉在阳光里。(姜清玉) 主持人:多么可爱的鸟,多么可敬的猫,多么幸运的人。鸟、猫、人之间不仅有一份难得的温情表达,更有一种可贵的忠诚的坚守。小作者也许是带着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完成这篇习作的,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异类之间都能有这样一番动人的情愫,何况人与人之间呢?这样别具情致的构思乃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敏感人心、善感之心。平时我们要善于把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并烙印在感情的深处,这样高考时才能急中生智。所以,高考前尽管时间紧张,大家在抓紧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的同时,也别忘了情感储备。因为一个心灵荒芜的人是无法构思出让人满目葱茏、满心趣味的好文章的。 最后想向大家介绍的构思方法是巧妙嫁接法,就是把原本不同类、不相干,或无法遇合的事物组合到一起。这样的奇妙组合,往往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请看【例文十一】 【例文十一】 李白夜遇楚狂人 当硝烟终于在盛唐的大地上散开时,“谪仙人”李白却遭遇了一场牢狱之灾。 说来惭愧,永王璘举兵争夺王位时,李白相信了他那“平叛”的借口,作了他的幕僚,兵败后便糊里糊涂地成了“叛军”。做了几个月牢的李白得到了“发配夜郎郡”的处罚——当然,这已是格外开恩了…… 秋风,幽幽的从竹林深处吹来,暮色,渐渐笼罩了浩瀚的苍穹。 李白瑟缩地走在发配的路上,想想一家星散,不免心生酸楚。仰望着头顶的一轮明月,他不禁一阵叹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啊,明月依旧,可月下之国已今非昔比,而自己的一腔热血,唉…… “叛国”,这个词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这些年的仕途生涯中,似乎也总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压着他,让他不得舒心。 “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他想到了屈原,屈原在汨罗江畔的心情,大约就是这样的吧。 “呵呵,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耳……”黑暗里,一个声音冷冷地说。 接舆!……李白吓了一跳。“你既自称是楚狂人,今又何苦在此长叹?”那个声音问道。 李白无语。面对真正的楚狂接舆,李白似乎真的有些心虚。 接舆冷笑几声,而后,哼起了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苦笑———伴明皇和贵妃赏花之事仿佛还在昨天,“当年意气风发,以为从此可以大显身手,一展鸿图。谁料竟至今日狼狈……” 继而,他忿忿了:“若非逆子谗言,我李白何至于此!” “哈哈哈……你在怨恨?”那个声音似在嘲讽,“我若是你,定会感谢不尽……” “感谢?”李白不解了。“只有如此,你才得以完成这些空前绝后的诗篇啊。”接舆说。 他这样一说,倒使李白很不服气:“我志在鸿鹄,岂能心甘于区区一个诗人?丈夫处世,应以天下为重,我的学识,难道只能用来写诗?” 接舆摇了摇头:“你真的以为你是一个超一流的政治家吗?” “我虽不敢说有管、乐之才,但总不至于祸国殃民吧。”李白言语之中充满自信。 “‘天生我才必有用’!”接舆点点头道,“没有这样的自信也写不出这样的诗。不过你还是想想吧,你在皇宫那段时间,又有什么作为呢? ”李白沉思良久,道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也在奇怪,为什么圣上可以给我最高的待遇,却从不和我商讨任何一件国事。” “因为你只是一个玩偶,一个会写诗的才子罢了。皇帝只需要你的诗,他绝不可能把你当作政治家来对持!”接舆激动了。 李白默默地倚着一棵竹子坐下,发出了无奈的叹息:“看来,我李白注定要碌碌一生了。” “政治不是你应该涉足的地方,那只会平添烦恼……” “长久以来,我一直寻找着逍遥的境界,也许只有在那里,才应当是我最终的归宿。”仰望星空,李白喃喃地说,“可我总是逍遥不起来……” “因为总有一块大石头压着你,那就是你所谓的政治抱负。”接舆笑了,“当年我对仲尼先生只是接舆而歌,并未苦劝,因为他天生就是个政治家;而你,天生是个诗人。” “是的,凤兮凤兮,逍遥无际……”随着一路曙光的出现,接舆和黑夜一同消失在天际。 李白回想起当年接到一纸进宫诏书时“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万丈豪情,一时心潮难平。 …… “仰天大笑出宫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个声音从天际传来。 那是哪一个楚狂人呢?(王欣悦) 主持人:作者从大处着笔,跨越时空,虚拟了两个不凡的历史人物的相与诘问,辩证地表现了“人·社会·政治·文学”之间的微妙而深刻的关系。尽管文笔不免稚嫩,但作为中学生能主动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构思,是相当可贵的。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构思方式对考生的要求相当高,否则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空壳”文章,那就弄巧成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