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应重视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感受自然美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 通过所学的《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语文教学不单纯是文字、语法的教学,也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注意交插学,把相关学科知识如自然、科技等穿插进教学当中,以便教学中出现类似题材时方便使用和发挥。同时,相关学科知识也为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审美教育提供了条件。因为美育教育其实是教学过程应收到的教学效果之一。语文学科美育的教育不能强加于受教育者,教师应该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激活他们的审美兴趣,令他们感悟自然美。 如何才能感悟自然美呢?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以其不息的运动给人类以极大的审美享受。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既是人与自然外在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内在本质的和谐。语文学科美育,凭借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使学生得以和谐的发展。 首先,应借助教材对自然美的描绘,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悟。对自然的感悟往往表现为感性直觉。这种直觉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其中积淀着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教材中的自然美都是以自然的人格化的形式表现的,自然的人格化使得作品中的自然物像具备了人的品质。引导学生感悟教材中的自然美,无疑对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具有直接的意义。 其次,引导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以自由的方式“各取所需”,发现自然与人的内在的和谐统一。自然物象与人的社会实践有着某种外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相似,从而具有一定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自然美,应当使其追寻形似质同,进行联想。 再次,必须使学生感悟自然美,应当认识美是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而变化的。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自然。自然美已经不是自然原始的美,它蕴含着人类的劳动、斗争和创造,是自然物象和人类社会属性的统一和融合,是“人性化的自然”。 总之,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感悟自然美, 将直接使其人格、气质得到发展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