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背影》教案4

时间:2004-12-29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hehe409  访问:
 

“背影”是《背影》内容的重点,又是叙事抒情的线索。我采用“中间开花、以线串珠”的方法,设置如下教案:

1.出示油画《背影》,引导学生看图说图。

2.讨论:从什么角度描绘文亲的形象最佳?父亲为什么要去买橘子?他当时是怎样想的?通过什么样的描述才能体现父亲爱子的一片真情?

3.引入课文:这位老人是作家朱自清的父亲,大家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的穿着、体态、动作的?(要求圈点勾画有关语句)

4.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模拟“攀”的动作,说说自己这样动作的理由。(提示:人物的外在动作,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反映,要模拟好动作,必须准确把握好“父亲”当时的心理状态。)

5.投影(本班学生的习作片断):他抖抖索索地从贴身内衣口袋里摸出还浸着汗的10元零票:“娃,你拿着!”我重新打量起父亲:花白的胡子翘着,黑布袄补丁上也沾着层黄泥,直拖到用绳子扎着的裤管下面,瘦小的身材佝偻着,在如血的夕阳中显得更加弱不禁风。我鼻子一酸,眼泪又一次盈出眶外。

6.讨论:文章不是无情物,这里作者抒发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手法来抒发的?与课文“背影”有没有相似之处?(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父子亲情)

通过品读,使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描绘形象,描述的语言朴实地蕴涵至爱深情。7.设问:文章的题目是“背影”,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背影”,但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其它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祸不单行,设置了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父亲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自然非比寻常,父亲的背影自然也不是平时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2)送“我”上车,写父亲对“我”的悉心关照。简短的话语,细微的体贴,在惨淡悲凉气氛中更具浓浓的爱子之情,为下文写送别时“背影”在“情”字上作了铺垫。

(3)别后思念,写父亲对“我”至死不渝的“惦记”之情,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泪光中的“背影”更富有感人的力量。

8.设问:“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描绘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