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李清照再嫁之谜》教案2

时间:2005-01-13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lqss80  访问: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理解作者在论辨过程中注入的丰富的情理结合的人文内涵。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就文章的观点、材料,以及作者的思路、方法加以对照、比较。 【教学设想】 1、这是课文可以与后面的两篇短论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观点、材料,以及作者的思路、方法的对照、比较之上,对“李清照是否改嫁”这一个问题不必过多纠缠,更不要作深入的探讨。 2、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所著《词论》,多有独立见解,对南唐二主以来词人遍加讥评,强调“词别是一家”,主张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二、词语补充解释: 讼:打官司。 街谈巷议:在大街小巷里的交谈和议论。 幸灾乐祸:对别人遭遇的灾祸感到高兴。 遗孀: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 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著. 和盘托出: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全部说出,毫无保留。 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优秀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汇集在一起。 燕尔:新婚夫妻亲睦和美的样子。 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卿卿我我:形容夫妻或男女间相亲相爱。 绝响:失传的技艺、学问等。 鬼鬼祟祟: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津津乐道:兴味特别浓厚地乐意说道。贬称热衷于某事。 枯木逢春:枯黄的树木欣逢春日。比喻久处困厄之人,忽遇得意之事,重新获得生命力。 图穷匕首见:亦作“图穷匕现”。《战国策·燕策三》所载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把匕首藏在地图中,在秦王座前展开,图尽匕首显露,比喻事情发展,最终会露出真相或本意来。 忍辱负重:忍受羞辱,以负重任。 锒铛:铁锁链;用链条拴住、捆绑或联接。 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直言不讳: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 遐迩闻名:远近都知名。形容出名。亦作“名闻遐迩”。 断弦:古时以琴瑟比喻夫妇,故称妻子死了叫断弦。 淫奔:抛弃丈夫而和情人逃跑;旧时指私自投奔所爱的人(多指女子)。 不才:丧失体面、荣誉的,带来耻辱或使丢脸的。 名门闺秀: 指有声望的门第,旧时称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命妇:古时被赐予封号的妇女,一般为官员的母亲、妻子。 鸵鸟政策:自欺欺人者,行径类似传说中鸵鸟般的人;可联想到驼鸟习性的人。 三、速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文阅读指导 本文所引的材料比较多,可能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注解,以及原文中作者对这些引文的解释,弄清这些引文的意义。然后,要求学生弄清作者的观点,以及支撑这一观点的论据。作者是主张李清照再嫁之说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了大量史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李清照讼后夫的过程; 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多位文人记载的李清照改嫁的材料, ——李清照65岁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易安再适张汝舟……” ——李清照66岁时,王灼《碧鸡漫志》记载“易安居士……再嫁某氏……” ——李清照68岁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格非之女……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 ③右丞相洪适所作《〈金石录〉跋》记载;赵君无嗣,李又再嫁; ④李清照《投内翰綦公宗礼启》明确描绘了再嫁的事实。 应该说这些材料是很丰富的,也有相当的权威性。如胡仔、王灼、晁公武三位是李清照同时代的文人学者,他们的记载是有说服力的,用作者的话来说,“如果她不曾再嫁,恐怕没人敢在本人活着时造‘再适’谣言再加以批判“。另外,李清照本人的叙述也应该是很有说服力的,按一般的思路想,李清照总不至于造自己的谣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与洪适的《〈金石录〉跋》也都是持正反观点的人都曾引用的史料,其可信度也是很高的。史料愈丰富,其可信度愈高,作者的观点也就愈站得住脚。 二、分析写作特点: 可是,作者并不满足于史料的引用和分析,而是把文章的重心落在对历史人物感情遭遇,从而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从李清照本身爱情生活的追求、蹉跌、失望,以及从她相对年轻的女性心态,看李清照是否再嫁的问题。 ①李清照与赵明诚并非珠联璧合,这是李清照再嫁的最重要的原因。作者以李清照的《偶成》《凤凰台上忆吹箫》《醉花阴》等著名作品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李、赵的婚姻生活。结论是:李清照对丈夫一往情深,但这仅是单方面的痴情,赵明诚非但不视李清照为爱情之唯一,还多次给妻子冷遇。他们的感情早有裂痕。因而李清照对爱情的歌唱就如“荆棘鸟”遭受爱情的痛苦和不幸之后唱出的“凄美动人的歌”。 ②李清照“多情善感,富浪漫秉性”,赵明诚故去使她获得了再次追求爱情幸福的权利。张汝舟这时可能作为“酒朋诗侣”接近李清照,并“用火盆样钦慕之情,敲开她寂寥的心扉”。 ③“李清照是宰相儿媳,著名金石家、知州赵明诚遗孀,她手里有比金子贵得多的金石书画”,这是张汝舟接近李清照的最主要原因。 这些分析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李清照再嫁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这恰好是李清照“曾否再嫁”争论双方从未涉及的,因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从李清照及世人的婚姻观念看李清照曾否再嫁的问题。 ①李清照的个性“果断坚强,拿得起,放得下,因相爱而结合,一旦认清骗子真实面目,决不姑息迁就、拖泥带水,立即分道扬镳,光明磊落地坚决离婚!”这是一个多么富有个性和反抗性的惊世骇俗之举!从李清照的再嫁与离婚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清照之为李清照就因她不按常规办事”。因而李清照再嫁这一举动,是符合人物个性以及她的婚姻观念的。 ②李清照曾否再嫁之争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再嫁”的问题,这是一个非文学现象。如果用封建传统观念去看待李清照再嫁的问题,那“再嫁即失节”,作者认为明代文人拼命为李清照“辨诬”,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李清照是男的,那再嫁之争就会烟消云散,潘岳、元稹、苏轼、陆游的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对女子“再嫁”的认识,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看法,作者的这些论述似乎超出了李清照是否再嫁这一争论的本身,但作者认为这正是引起争论的矛盾焦点,“倘若摘掉‘为才女争贞节’的有色眼镜,李清照再嫁事不难辨明”。 课文由史料例证到理性分析,例证与析理相辅相成。先“博考文献”,从“百家之言”中寻找材料,对李清照再嫁之说进行甄别,并以此为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显得十分严谨;但又不是人云亦云,不假思索地相信别人文章中所说的每一句话,而是寻找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必然的逻辑联系,从李清照的个性、情感的分析着眼,深入开掘下去,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读完课文之后,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综合、比较,体会文章的这一特色。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一、二、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