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萝卜》写作特点17

时间:2005-02-25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tntsnow  访问:
 

细细品读汪曾祺先生的《萝卜》,通篇内容厚实,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文章语言清新,自然,娓娓道来,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归纳起来,写作特点突出在五个方面。

1.结构特点──洒脱随意

汪曾祺谈到他的小说、散文的结构时说,那是“苦心经营的随便”。读他的《萝卜》,这种“随便”处处可见,然而这却是大家风范的“随便”他好像在漫不经心地闲聊,似“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实际上行行文字如小溪涓流,潺潺而行。仔细品读,就会体会到文章的层次十分清楚,衔接极自然。他“苦心经营”的效果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状物特点──绘形绘色

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八、九种萝卜,如果都采用一种方法写,肯定会雷同,使读者看了感到乏味。然而作者却巧妙地抓住了多种萝卜的突出特点,同一种事物,写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在描写中或绘形、或绘色、或写声、或写味、或正面描写,或侧面渲染,使一个普通的静物在读者面前一下子“活”起来。

3.抒情特点──自然渗透

《萝卜》我们之所以称之为散文,是因为文中由始至终贯穿着“情”,包容着“情”。这“情”并不是直白显露地见之于笔端,而是点点滴滴渗透在状物的过程中,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那智者的随机性,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比如作者在叙写多种萝卜的时候,始终不忘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穿心红萝卜在其笔下显得美妙无比;在比较了中、外萝卜后,作者自豪地认为“中国的为最好”。这里渗透的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感情细流,他那爱家乡、爱中国、爱生活的情感波纹不正是随着这综舒的描述而慢慢荡开的吗?

4.语言特点──清新质朴

汪曾祺先生在谈语言时曾说过:“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萝卜》这篇不长的散文在语言上也像汪先生讲的那样是一个句与句密切贯通,切割不断的整体。那清新质朴的文风贯穿了这个整体。在文章里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积,却有普通词语上的巧妙炼字、炼句;没有故弄玄虚的生词难句,却有节奏鲜明的口语韵味。如写心里美萝卜的鲜嫩,“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刀切下去,咔嚓嚓的响”“各拿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可名状”。还有文中作者选择的有关顺口溜,谚语和俗语等的巧妙组合,更给文章增添了几分情趣,也使读者感到了无比的亲切。这就是汪先生独特的语言表达及文化修养的魅力。

5.取材特点──悠闲滋润

“散漫”“悠闲”“自由自在”是汪曾祺散文取材的突出特点。他不愿把自己的散文纳入到某种目的和倾向的轨道中。“生活太暄闹、太浮躁,人活得很疲倦、很累,需要安静、需要清凉,需要滋润”。他散文的选材很多都出于这一“滋润”观,即给读者以文化上的休息。

《萝卜》的取材仍源于汪先生的“悠闲”“滋润”观。题材虽普通,但经他一写却使人们得到了“文化上的休息”。《萝卜》里面包蕴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广博的科学知识,以及深深的乡情和民族情结。从萝卜这一司空见惯的食物中,让读者再一次体味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中华民族食文化的悠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