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醉翁亭记》一问22

时间:2004-07-3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茶香醉人  访问:
问: 

  《醉翁亭记》结尾写道:"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文中提"太守"共九次,至此方结出姓名,有何妙处呢? 

答: 

  这个结尾当然点出了作者姓名,但它与古代一些"记"的结尾点出写作时间或者姓名有明显的不同。我认为完全可以去掉"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因为没有它,《岳阳楼记》在内容和结构上不受丝毫影响。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去掉很多"记"后的点明作者的那句话,理由同上。可是,如果我们去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少了一点悠然深长的意味。第三人称的虽也精彩生动,但总让人感到有些"隔",有了这最后两句,第三人称一下子变成了第一人称,抒情意味大大加强。也就是说,这最后两句是全文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是文章文气流贯的自然结果。不仅如此,有了这最后两句,文章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因为它与文章前面的"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前者呼,后者应"的关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