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庖丁解牛》小资料

时间:2005-04-04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CH1113b  访问:

(一)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二)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庄子主张“天道无为”。“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这是说风是自己在吹,是“自取”,并不是哪个外在的怒者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2.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3.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无己),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无功),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无名),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三)《庄子·养生主》全文及其思想。 

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得养生焉。”(略)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是以知其天也,非人也。”

【译文】

公文轩见到右师惊奇地问:“这是什么人呀?怎么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这样呢,还是人为而这样呢?”(接着,他又自言自语地)说:“生下来就这样,并不是人为而这样的。天生下来就只有一只脚,人的形貌是(上天)赋予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而不是人为的。”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译文】

草泽里的野鸡,走十步啄一口食,走百步饮一口水,可是它并不祈求被养在笼子里。(那样),精神虽然旺盛,但它并不自在。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信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哭嚎了三声就出来了。弟子问道:“他不是你的朋友吗?”回答说:“是。”(弟子又)问:“那么,这样吊唁,可以吗?”秦失说:“可以。原来,我以为他是个至人,现在才知道他并不是。刚才我进去吊唁的时候,看见有的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儿子;有的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亲。人们哭他时这样悲哀,一定是(情感执着)不必哭诉而哭诉。这是逃避自然而违背实情,忘记了(我们所)禀赋的生命的长短,古时候称这为逃避自然的刑法。应该生时,老聃应时而生;应该死时,老聃顺理而死。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哀乐的感情就不能侵入我们心中,古时候称这种态度为自然地解除倒悬。”

油脂作为燃烧物可以穷尽,然而火焰却传续下去,不知道它有穷尽的时候。

《养生主》的思想:

参阅《庄子·养生主》全文可以看出,全文的论点在第一段,即“缘督以为经”。作者先说明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的情况,然后指出,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又指出人生应持有的态度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在庄子看来,“近名”与“近刑”是同样危险的。提出“缘督以为经”这一论点后,作者指出它的作用:“可以保身,可以全牛,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缘督以为经”的思想核心就是一切顺乎自然。

(四)课文译文。

庖丁替文惠君宰牛,手所触着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踏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唰唰唰地响着,进刀时也发出哗哗的声音,没有不合于音节的动作,既合于桑林舞曲的节奏,又适于经首乐章的韵律。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道啊,已经超过技术领域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所见到的没有不是整个牛的。三年之后,我就不曾再见到整个的牛了。到了现在,我是用心神来领会而不是用眼睛去观看,感官知觉停止而意念还是要行进。我依照着(牛身上的)自然的结构,劈开筋肉的间隙,插入骨节的空隙,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去用刀,即便是经络相连的地方都没有一点妨碍,何况大骨头呢?好的厨子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割筋肉;一般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所解的有几千头牛了,可是刀口还是如同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锋利。牛的骨节是有间隙的,而刀刃却是没有厚度的,把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自然是游刃恢恢而宽阔有余了。所以,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像刚磨出来一样。即使这样,可是每当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知道难下手,小心谨慎,眼神因此专注,行动因此缓慢,动刀的幅度很微小,(一下子)牛哗啦啦解体了,如同泥土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提刀站立,环顾四方,觉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揩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夫一席话,懂得养生之道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