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篇散文的巧妙的讽喻手法是一个特色。比喻说理能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国君能不能纳谏,能不能广开言路以免受蒙敝,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可能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和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这个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蒙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小喻大,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②本文在语言的运用上颇具特色。如第一段中的三问三答,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口吻。用语不多,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具体说来,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但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妾采用的也是反问语气,表现了地位低微的畏怯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一改妻、妾那种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正面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了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以上三问三答,语意相同,但句式、语气不同,表现了不同身份的人的心理状态。 ③总之,本文采取的设喻类比的方法,以小喻大,很有说服力。文章有起因、有过程、有效果、有评论,不但前后照应,而且人物的口吻生动逼真,很富有戏剧性。论述也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有使人信服的严密的内在逻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