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2004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时间:2004-12-19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ljpandzcl  访问:

1.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捷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毫、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鳖豆③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①上:指隋炀帝。②捷:连接。③鳖豆:豆名,又名野绿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     次:顺着          B、端持节卧起       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                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及:言及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道塞,无所归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   苟得闻于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   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鳖豆以食              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       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     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毫、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选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15.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2.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堧垣:宫外的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②其意常在沛公          B.①不来,且斩通       ②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D.①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②今其智乃不能及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②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③嘉责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④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⑤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⑥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已多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丞相。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
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意见却不被采用。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
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⑴范氏富,盍已乎? ⑵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⑶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3.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侠。"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 孔子家语· 颜回》 )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 .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 .岂足多哉   多:称赞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于)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 (之)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则)   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 (其)   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一撞
13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 .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 .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 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 .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 .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 .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l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 2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 3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4.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札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大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DL,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  疏广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 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 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情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② 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5.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如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秀昶。"太后曰:"秀昶铆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得,②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秀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景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景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近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  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趣说        趣:催促。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家奴,又间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景劝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景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思加害元忠。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3)附元忠立致族灭。
                                           
6.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7.(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日:"?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日:"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摹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日:"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             (本文有删节)
【注】①蛮(上延下虫)(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左赞右阝)(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 家:定居。                            B.君行坏堰 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符合、适合。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之仕宦于南,与摹死而无归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至君特选以材            以金笼进上
C.瓮满辄出而焚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②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  ③堰成,岁谷大丰  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  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2)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3)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8.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 尔其戒之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 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报薪救火
13. 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 数从正伐,志意慷慨。② 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③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④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⑤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⑥ 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 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 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9.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推朝廷使者。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伺的一组是
A.咸去乃见思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C.罴为没食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D.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

10.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户,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辍餐投箸,为之悲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饮者怀无厌之欲             D。.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11.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A.①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②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B.①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①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①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②以此知之,故欲往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④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    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决不靠贿赂得官。
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12.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极,珠遂渐徙于交耻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衣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B.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太守归而客从也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 ①②⑥ B·④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 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 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 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15.翻译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13.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经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蔡京以官僚之旧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推讲而力行之耳                连衡而斗诸侯
C.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以疾卒,年七十九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绩应命从军。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徐绩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一向关心百姓疾苦。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勋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劫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徐绩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14.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    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    (3)公诚愚矣    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  )
20.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2.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23.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
 
15.(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24.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5.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26.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用文中词语回答)
27.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____。   
28.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