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5

时间:2005-02-26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cupid  访问:
【课  型】讲
【作  者】刘 征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牢固树立首创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2.学习课文在行文上善于联想、思路开阔的特点。
    3.体会文中哲理性极强的议论语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教学重点】   课文的思路
【教学难点】   课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  [课前准备]墙报上开辟“三峡园地”,介绍三峡风光、三峡工程以及有关三峡的诗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由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导入,“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船过三峡时速度之快。
      课题“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漫想”,“漫想”指没有限制的、不拘形式地随意想。“漫想”二字已清晰地告诉我们文章的组材方式。“过”体现的是空间,线索;“漫想”反映的是时间,组材。
       人们一旦面对奇景,惊叹之余,总喜欢追根溯源,遥想当年。这是很自然的联想。看长城,会想秦始皇时代人们是怎么造长城 的。同样,过三峡,也会想到很多很多。想象力的丰富奇幻,思路的活泼开阔,是与一个人的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刘征(原名:刘国正,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教育家、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的想象是依据历史知识的推理,有根有据地想象的。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是思路开阔的重要条件。
二、学生快速阅读,作记号,查字典
三、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1.问: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开始漫想的?
      起点——夔门;终点——船过三峡。 
      带着神往之情的作者在穿过三峡时面对奇景感慨之极,头脑出现了空白,然后跳出了古怪的念头。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写景部分请同学朗读(第2节)    
    2.面对的是怎样的“奇景”?投影填空:
    “万重山”之景的观感:狂暴的江流,连绵起伏的高山,高山缺口处伸出几道光束所营造的神气境界。
    作者在这里用了多种修辞以突出过万重山的观感。而这观感更详尽的则来自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请看投影:                         三峡                    各自特点              总特点
                                       瞿塘峡(夔峡)       雄、奇               风光神奇
                                       巫    峡                       秀、奇               雄伟壮美
                                       西陵峡(巴峡)       滩多特险          充满险情    
         3.齐声朗读写景部分,体会想像一下这雄、奇、险的万重山。
四、分析课文
    1.找出课文中说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①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作者“一个古怪的念头”缘何跳出来?熟读第二段后再反复思考和体味。
    ②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从而引发了一场上下几千年的“漫想”。1-3节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也可叫作“引子”;话题就此打开,遐想展翅飞翔……
    ③再想下去。
    ④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⑤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
    2.作者的思路沿着“历史——现实——未来”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
    提出了“天问”式的疑问☆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在这个总题目下,作者首先肯定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不着眼于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然后宕开一笔,延展开去,寻找一连串问题的答案:
    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比春秋战国时期“自然还要早一些”。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毫不含糊地使用原始的独木船。
    他是否真是第一个?——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半路折回者,中途遇险者……
    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
    作者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在他的想象里为我们塑造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有血有肉的光辉形象。这个人敢为人先,不怕危险,不顾旁人的讥笑和阻拦,毫不含糊地登上独木船,面带微笑,勇往直前,而鼓舞他穿过三峡的力量就来源于那个“只是……”的想法。这是一种朴素而又伟大的思想,是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方向。作者在完成了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刻画之后,又将他漫想的触角伸向茫茫的江水,并向凿开三峡、洋洋东去的江水发问:可曾想到后来竟会变成“人的胯下坐骑么”?从而反衬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伟力。
    由此,作者进一步联想到另外一些“第一个人”:
    ①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②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③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④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⑤新长征中“无量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行文至此,作者笔下的“三峡”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已经跨越和将要跨越的各个领域的高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也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人类创造历史的意志和力量。正是难以数计的这样的人,构成了历史的脊梁。作者的“漫想”就因为从“实在的三峡跳到了抽象的“三峡”,意境由此而开阔、深邃。
    3.作者讴歌什么,期望什么?
    不怕风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在建设现代化的事业中,我们需要的正是那种敢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精神。
五、思考:
    1.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能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2.文章从“艰险”到“喜悦”,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
六、继续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第三部分)
      作者收束了他的遐思漫想,运用记叙和抒情的笔触,描绘出万重山过后那种宽阔、平静、恬然的自然景象。江水一泻千里,天空开阔,地面平旷,沙鸥在自由飞翔。这景象,与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江流狂暴、高山起伏、神奇莫测既是鲜明对照,又构成前后呼应。只有在这个时刻,在穿过三峡之后,才能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什么作者能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作者在事业上有首创者甘苦的体验,面对三峡,他能想像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开拓通道的胜利喜悦。至于今日畅游三峡的喜悦又是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未曾感到的喜悦,而这种喜悦正是他给后人创造的幸福。因为,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毕竟是古人说无法想象的。毛泽东还想象着“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何况几千年的人们。这样写,既显示了今人与古人的相通,又显示了今人对古人的超越,既显示了继承,又显示了发展。
    2.文章从“艰险”到“喜悦”,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
      闯过艰险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悦。
七、结束语   
         同学们,原本带有神秘与幻想之感的21世纪已充满竞争气息地站在我们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你在“一课一得”中能对“三峡精神”写点新的注脚吗?让我们拿起新的武器——科学技术去穿越更多的“三峡”!       
八、课后比较本文和《长江三峡》在写作方面的异同。
    ①内容    ②表达方式    ③语言特点
词句赏析
  1.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变得狂暴了。
     忽然,写出感情变化之大;落进,写出水势落差之大。
      后两句则从感觉上写出河面变得窄小,水流变得汹涌。
  2.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设问——回答,字里行间演绎着的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的轨迹,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严肃的探索精神。
四、总结
    1.体会三峡的像征意义:
    三峡风光神奇、雄伟壮美,但却充满了风险,今天的“新长征”犹如穿越三峡,行程是艰险的,但我们应该有敢于冲越险阻,向着既定目标执着 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讴歌什么,期望什么?
    本文借游三峡漫想,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在新的征程中发扬首创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2.本文由景生发联想,感悟哲理,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叙议结合是本文的鲜明特点。
      本文有许多语段由问句组成,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思索的认真程度。
      由现实引出“设想”,而“设想”又紧扣现实,文章神思飞越,却又显得实在,很具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
    1.朗读第八至末尾几段,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2.当堂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3.作文:首创者的艰险与喜悦——读《过》有感
    (写作启示:联想;文化底蕴——崔永元主持实话实说,阅读上千本书。)
附板书:                                           过万重山漫想
 现实:第一次面对奇景      神奇、险峻

  
 
 想象 
  

 设想未来,结束“漫想”,回到现实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