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心灵受到震动,从而更深刻地去理解生活中的母爱。 2. 通过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探究,继续理解截取材料写作的方法及作用。 3. 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并能逐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合理运用。 二、教学设想: 1. 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结合书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不能理解的具体语境下的词语含义,圈好后准备课堂质疑。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 (3)文中最让你动情的语句或段落有哪些?画出来,并在文中空白处简要阐明让你动情的理由。 2. 教法学法:教师应在预习环节中,指导学习初读的方法,包括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的对真挚、深沉的“母爱”的无限追念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之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先结合预习作业,在学生回答和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重在探讨各自答案形成的理由。并由此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思索上。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的讨论环境以及与文章基调相符的温馨的追思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本与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积极主动地按要求完成预习作业,圈点勾画,以此作为课堂探究的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重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理由,并能认真倾听其它同学的思考结论,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角度,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构建新的思维框架,并依此来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 3. 课时安排:两课时 4.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张(生字词的注音注释,用于检查预习;课堂探究题,供学生思考理解用。) 三、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 《我的母亲》。(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预习题一 1.学生个人回答预习第一题(在预习初读过程中,你觉得文章中哪些词应该理解和积累下来?哪些字词你还不理解?) 2. 其它学生补充(词语的积累以及对前一位同学不理解字词的回答)。 3. 教师小结并投影生字词(内容:查(zhā)氏 瞥(piē)见 歉疚(jiù)人影憧憧(chōng) 睡眼惺忪(xīng sōng) 蹑(niè)手蹑脚 娓(wěi)娓动听 循(xún)循善诱 辗(zhǎn)转反侧 万籁(lài)俱寂 唏(xī)唏嘘(xū)嘘 饮泣吞声 愁眉双锁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注:这一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帮助理解文章感情有较大作用,教师生字词的补充可放在检查预习中,也可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内容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 (二)检查预习题二 1. 教师指名学生个别回答预习第二题(你认为文中写到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 2. 学生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3. 四人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4.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文中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a元宵夜的“巡阅” b涌流的眼泪 c丰富的内心世界 d劳碌的身影 (注:这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低,学生只要认真阅读都能概括出来,应提倡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概括内容。) (三)检查预习题三 1. 学生个别回答问题(在这四个片断中哪些语句或段落最让你动情?请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明让你动情的理由。) 2. 其它学生评析前一同学的回答。 3.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的回答以及其它同学的评析。 (注: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赏析文章及组织语言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鼓励学生寻找不同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找到的语句,让学生本人及其它同学也能感受到内心情感涌动,并鼓励其它同学一分为二地大胆评析。) 三、迁移探究 1. 教师过渡(应竭力营造追思母爱的和谐、温馨的氛围,或以小结形式,或以自身追忆形式过渡,使自己和学生能处于和文章基调相对一致的情境、氛围中去。过渡承下的问题:“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请对同学说一说。”或“每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都充满了关心爱护,请你也来谈一谈你所承受到的母爱中,最让你动情的那一瞬间。”) 2. 学生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 (所选事例的要求、叙述语气语调的要求、动情的原因等方面) (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思考与课文的四个片段类似的事例,其它事例亦可,但应有真情实感。可让学生写好草稿后互相交流。) 四、学以致用 1. 师生共同复习截取法(以《背影》、《我的母亲》为例)。 2. 学生思考回答: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你准备截取哪些闪光的瞬间或典型的经历? 3. 学生提纲挈领地回答后,教师布置作业:用截取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某个人的特点或对某个人的感情,准备下节课课堂交流。 (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再次回忆截取的构思方法,并用于作文实践中,且学生作文内容的交流为下节课探究叙议结合的方法及作用奠定了基础。)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交流和评价写作情况 1. 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评价。 2.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简要小结本组同学完成情况(教师可从语言、结构、选材、情感等方面提出小结要求。) 二、教师在肯定学生作文片段的基础上,提出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1. 评价并提出在记叙的基础上作适当议论的写法。 2. 让学生选择文中四个片段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作为精读对象,思考探讨片段中哪些语句是作者对这件事表达的看法,这样的议论对记叙这件事起什么样的作用?(探讨过程略) 3. 学生找出文章其它片段或结尾段中的议论句,并试说明其作用。 4. 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在理解了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的写作方法后,学生修改作文片段。 5. 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修改后的议论句。 6. 其它同学评价。 三、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1. 学生自由朗读任一片段 2. 同桌结合朗读的片段讨论本文语言特色。 3. 其它同学补充。 4. 教师启发:可从句式的长短、描写的粗细以及个别关键字词上去品味语言的细腻、真挚、深沉。 (教师适当穿插课后练习二,让学生探讨关键字词的作用。)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此时伏在 ……当然不知道什么叫母爱。” (指导朗读时应让学生读出“母亲”爱子之殷之细之情,体会幼时的“我”所记得的对“母亲”最初印象中的活泼、欢悦、柔和、青春。) 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课时的学习内容,评价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 六、布置作业: 开展一次“我为妈妈洗脚”的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中的细节,仔细体会、揣摩自己及母亲的内心活动。活动后写一个活动过程片断。(要求字数在250字左右,且能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议论。) 附板书设计 第 一 课 时 开头: 对母亲的痛悼(1—2) 元宵夜的“巡阅”(3)—— 呵护 涌流的眼泪(4)—————同情 丰富的内心世界(5)———怜爱 劳碌的身影(6)—————勤劳 结尾:照应开头,表达对母亲的赞颂之情 以及对旧社会的谴责、憎恶之情。 第 二 课 时
我 的 母 亲 邹韬奋 叙:多用修饰,注重描摩,细腻刻画。 (议的基础) 议:分析言行、心理,评价叙写内容,扩展文章主题。 (叙的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