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关于《次北固山下》一诗理解

时间:2005-03-07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cunye  访问:
【原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教材注释】(人教版九义制初中语文第一册试用修订本) 

[客路] 旅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残夜]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江春入旧年] 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 P186) 

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风景虽然美,但其中还是有令人不尽愉悦之处。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毕竟不是十全十美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如此只好把感情寄托在“乡书”之上,真情难得还在家乡。表明思乡之切。 

这是一首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是谓即景生情。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但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却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颔联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因为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颈联是即景抒情,见得海日又生残夜,江春又入旧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思,就结出盼望乡书欲借雁足以传也。 

【几点讨论】 
1、开头两句是不是写“旅途忧郁的情怀”?“青山绿水寻常用法,未免近于俚俗”一说是否成立。 
笔者认为此诗首联丝毫看不出什么“忧郁”,而且恰好与此相反。首联与颔联一以贯之,无非写作者的一种轻快,踌躇满志的情绪,也许是仕途得意,也许是商场顺利,颇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味道。因此在作者的眼里,才是“青山”、“绿水”而不是“枯藤”、“老树”、“昏鸦”。“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更写出那种前途似锦,一帆风顺的情景。此两联当写自己在旅途中所见所感。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全诗表现一种怎样的情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此诗写出作者的一种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事业有成的得意,另一方面却客游他乡的淡淡的乡愁,这在古代知识分子中是很普遍的,因而能得到许多人的共鸣。 
从写作技巧上来讲,此诗与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相似之处。 
    
    以上系个人揣测之词,手头缺资料,望各位老师指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