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义理、考据和辞章》教案3

时间:2004-07-3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hehe409  访问: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学习文中对这三者的要求,用以指导写作议论文。

(二)弄清本文段落之间的总分、分总和对照、并列、层进的关系,理解议论文的结构的多样性。

(三)学习在立论中结合评论,反驳错误观点的写作方法。

(四)解释并学习运用一些文言成语。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思路和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提出,“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即“义理、考据和辞章”,同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要人们端正写文章的态度,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第一部分总起,统领全篇,把“义理’、“考据”、“辞章”的概念解释清楚,然后阐明总的观点:“这三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接着分三大部分具体论述,每部分用小标题明示。一、二部分论及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对材料的要求等问题,是谈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着重讲了形式方面的有关问题。所以,一、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是大的并列关系,而小的并列关系体现在前两部分中,这点从标题的写法上可以看出来。

从三者的排列顺序来看,正确鲜明的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它最重要,所以先谈;而观点是通过材料产生并表现的,因而要紧随观点来讲;讲完内容的两个问题后,再讲形式问题。这是由主到次、由重至轻的顺序。然而对于写文章的要求来说,三个问题的排列又要求愈来愈高:写文章首先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统一,然后再要求材料的准确性,最后要有好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放在“材料的准确性”这部分的理由是什么?

分析:理由之一,观点从材料来,形式也必须在材料充实可靠的基础上讲求。而且,学生写作的弊病之一就是材料贫乏、言之无物。第二,这部分的论述结构和方法较典型,与写作实际较为接近,论述结构上是层层推进,而且引用论据典型、充足。特别是摆事实讲道理,更是写议论文的基本功。

(三)对于“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部分,反映论点的句子是什么?

分析:仔细研读之后可看出,开头一小段是谈“观点”(义理)在文章里的地位和作用。而这部分的论点应在末尾:“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对写文章的一个根本要求。”

(四)“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部分的论证思路和论述层次怎么看?

分析:从论证结构上看,这部分是先分后总,结论在最末。共分三层:①1~3段,先从反面论说(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再正面论述(有鲜明观点的文章,才是生气勃勃的好文章)。说明“材料是由观点来统率的”。②4~8段,先正说(正确的观点……引出正确的结论);再反说(教条主义的文章以叫喊替代科学的论证;有的材料不能证明观点)。说明“观点的形成和传达离不开材料”。③9段,得出“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的结论。

(五)关于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分析:古人说的“义理”,是指文章内容要精要地阐述儒家经义;而本文则是“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古人说“考据”,指研究古文献或历史问题时,要依据资料进行考证和说明;本文的意思“是要求材料准”。古人说的“辞章”,主要指文章或诗文,也有指文章的写作技巧;本文借用了后一种意思,说它“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涉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本文标题借用前人说法,比起“观点、材料和形式”这种标题显得新奇、别致,同时表明了这些问题有其历史渊源,以前就被人重视并研究,如今再充实以新的见解和新的内容,突出了三者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包含了文章论述的范围。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理清全文的逻辑结构:

1.开头三段是全篇引论,点出全文论述的中心。

2.下面的三个部分各有一个小标题,用以标明每一部分论述的中心,使本部分内容重点清晰醒目。这三个部分是文章的本论。 第一部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①义理(观点)是灵魂、是统帅。

②正确的观点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

③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

④批评两类文章:教条主义的文章缺乏对具体材料的具体分析;观点和材料脱节的文章,只是拼凑起来的装饰品。

⑤和标题一致的本部分结论。

第二部分“材料的准确性”。

①使用材料的要求:

第一,是作了具体分析,能够说明论点的;

第二,是准确可靠的(本部分论述的重点)。

②材料准确的意义:

进行必要的审核(考据)直至细节;

批评忽视细节的错误,并举《柳宗元的诗》的引文为例; 对关键性的材料,更要花气力审查它的准确与否,举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光辉榜样,证明材料准确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要有好的形式”。

①形式(辞章)的重要性。

②形式(辞章)包含的内容:

语言、章法和风格,要求准确、生动;引用李卜克内西对马克思的回忆说明语言、风格的重要。

③区别形式主义和追求形式完美的不同;其界限就是看是否为内容服务;讲究辞章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关系。

④不能借口“朴素”,而不去讲究辞章;而且不应只要“朴素”一种风格,应使风格多样化。 ⑤学习好语言,把文章写好(结束语)。

小结(出示结构图表)

通过结构图表,深入理解本文的结构:

(二)继续深入研习课文第一部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1.开头就强调义理(观点)是首要的,它是统率材料的统帅。这一段对以下各段是总与分的关系。接着从反面和正面两相对照地说明开头强调的论点。

2.正确的观点离不开材料,它们是统一的。接着指出正确的观点不是教条,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结论”。两段相互并列。

3.批评教条主义的文章使观点和材料分离。一层进一层地从反面说明“正确的观点必须和材料相统一”的论点。两段之间是层进关系。 4.做出本部分的结论:我们所要求的义理,不是搬弄一些空洞的观念,而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最后一节对前面各段是分与总的关系。

(三)深入研习课文第二部分“材料的准确性”。

1.应当选择材料。

2.选择材料的要求:①是足够和必要的,并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②是准确可靠的。③ 对于材料的准确性要进行审核,即做一番考据工作:

A.重视细节是十分必要的;

B.举出反面例子说明核实引文的重要;

C.对关键性材料,更要花气力去考究一番。

D.要学习革命导师在这方面的严肃科学的态度:认真调查研究,不厌其烦地核实材料。 在这一部分中从反面(倒数第4段)和正面(倒数第1、2段)引述例证本部分(第5段)提出的“审核材料的准确性”(考据)的论点。

小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论述“观点”和“材料”,说明它们是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是分别论述各有侧重。它们都是文章的内容所要求的。在逻辑关系上,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深入阐述。第一部分又是第二部分的前提。

(三)继续研习课文第三部分“要有好的形式”。

1.批驳“材料虚假”、“不需要讲究形式”这两种错误,从反面论证既要材料准确,又要讲究形式完美的辩证观点,确立“要有好的形式”这一本论点。

2.具体阐述文章形式所包含的三个方面:语言、章法、风格。

(1)准确是文章形式的基本要求,并从反面指出“用词”“造句”“行文”等拙劣的语言和章法造成的危害;“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在准确之外,还要求生动。在指出“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些毛病之后,引用古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论断加以印证。接着又引用李卜克内西对马克思的回忆,论证讲究完美形式的重要性。

(2)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形式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是能否做到为内容服务。批评“形式主义”的“没有新颖独创之见,勉强堆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的“舍本逐末”的错误作法。 深入一层指出形式(辞章)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关系”,要“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才有大的效果。

(3)辨析“朴素”的实质不是“随随便便写下去”,不是“简陋和寒伧”。

应当提倡多种风格,使“不同的风格百花齐放”。

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文末引用毛泽东同志的“用很大的气力去学语言”,作全文的结束语。

小结:①这一部分具体论述了语言、章法和风格三个方面,它是“好的形式”的具体说明。②以本部分(辞章)和前面的两个部分(义理、考据)逻辑紧密,相互依存、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有力地论证了“引论”中“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的中心论点。③本部分多处在立论的同时,批驳了一些反面的说法和作法,使正面立论和批评、反驳错误结为一体,增强了说服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