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一杯苦茶评鲁迅经典小说

时间:2004-12-20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茶香醉人  访问:

沏上一杯苦茶,重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苦涩的滋味掩盖不住那种痛入心扉的阅读的苦。
  可怜的鲁迅先生,没人能读懂他人生的这部小说。他笔下的小说人物渗透着他人生的苦涩,一个文学家的苦,一个思想家的苦,一个革命家的苦。
  鲁迅先生提倡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批判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一篇《狂人日记》,激起文学界层层波澜。苦煞心机的他白话文笔下一个似癫似狂的的狂人道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悲哀:这是一个人压抑人性、扭曲人性的社会,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我们不知道狂人为何而狂,但其狂得让人心惊使人胆寒。他跟一只狗较劲,“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他跟孩子过不去,“他们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他怀疑亲人,“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摸一样。他们会吃人,未必就不会吃我。”狂人全然否定了一切,狂人的心在慌,整个世界都是让人怀疑,让人防备,让人恐惧的。狂人不仅仅是在虚幻中颤抖的,鲁迅还用隐晦的笔法写出了狂人的地主家庭是靠剥削农民、压迫农民,吃着农民的“肉”存活的。狂人劝哥哥为佃户减租,他哥冷笑,然后眼光便凶狠起来。狂人触动了卑劣者最敏感的一条神经。狂人是鲁迅笔下他自己灵魂的矛盾集合体,一方面醒悟到社会的罪恶,一方面却在生活中被迫接受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或者是无法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只能在痴狂中宣泄心声。在精神愚昧、心灵麻木的人们面前鲁迅先生也就是一个精神上痛苦的狂人,疯狂其实就是清醒,是觉醒过来后无路可走的孤独和痛苦的彷徨。狂人最后喊出了乏弱的呼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也是先生所牵挂的中国的下一代的走向,是先生心底下无法承受的苦。可怜的先生,出生在一个黑暗的年代,如同黑夜冷风中一束微弱的烛光,尽管明亮却无法穿透黑暗。
  先生的思想从来都是冷酷而无情的,一篇《孔乙己》把旧社会的迂腐的读书人讽刺得入木三分,让当时的文人恨得咬牙切齿,殊不知最痛的乃是先生那颗敏感、看似坚强却脆弱的心灵。
  好一个孔乙己,当被众人欺辱时,红着眼争辩到,“窃书不能算偷……窃书么……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多么精彩的对话,饱读圣贤之书的人倒只会尽毕生所学去咬文嚼字为自己的盗窃行为辩解,一生所学倒造就了一个迂腐却聪明绝顶的小偷。何其绝妙的讽刺,读书倒能为犯罪开脱罪名。看似好笑,可我却不敢取笑孔先生,因为我作为一个20世纪的大学生又比孔先生好多少呢?微薄的知识、苍白的思想、空虚的心灵,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戴着光环高高在上的当代的大学生。再看一下社会上各种光怪陆离的读书现象,先生的思想只局限于当时吗,今天的读书人有没有走出了求学的误区?先生永恒的睿智常常豪不留情地穿透人的内心,笔者每当重读于此时,都有一种心灵被拷打的苦楚。先生说的或许就是他自己吧。世事洞明太痛苦了,先生看透了一切,所以他不能只是一个玩弄文字游戏的文人,他的笔是用来控诉的。
  先生的《药》从一个另一种角度,用一种奇特的角度描述了革命。革命者为了平民抛头颅洒热血,而愚昧的人却把他们的血当作灵胆妙药来食用,革命何其悲哀。我想,先生的心想必一直在滴着血的。革命在麻木的人民心中只当儿戏,几千年愚昧落后的思想才是他们活下去的信仰,尽管这种信仰把他们带向灭亡。先生的革命思想直指民族灵魂的最黑暗处,我不知道先生乐观与否,《药》中最后的飞入天空的乌鸦承载着的是先生的希望或愤怒,还是兼而有之呢?
  先生真的很可怜,他看得太高,他站得太远,因此他看透了民族的丑陋,然而他却逃脱不了拯救民族的使命,因为这是他的家园,他唯有伴着月影,在孤独中充当着开荒牛的脚色。
  一杯苦茶伴读先生,茶尽,掩卷长息,茶苦,人更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