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

时间:2004-12-23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祖强  访问:

第1卷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qiú )       青荇(xìng )     慰藉(jì )
  B.百舸争流(gě )     佝偻(gōu )      跫音(qióng )
   C.浪遏飞舟(è)       惆怅(zhàng )    袅娜(nuó)
   D.蓊蓊郁郁(wěng )  静谧(mì )       诅咒(z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翡翠 迷惘 榆阴 残羹冷炙    B.罗绮 缈茫 颓圮 踌躇满志
 C.摒息 踟蹰 粗糙 不绝如缕   D.憩息 眷属 疲惫 金璧辉煌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我轻轻的招手,--西天的云彩。
  ②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③歌声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里放歌。
  ④如果青蛙耐不住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A.告别  游  斑斓  冷清     B.告别 翔  烂漫  寂寞  
  C.作别 翔  斑斓  寂寞     D.作别  游 烂漫 冷清
4.对下列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博喻修辞
    方法,本体都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美人",在光亮、神态、色彩、
    动感上有相似之处。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运用叠词,描写出
    树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特点,具有音乐上的韵律节奏美。
C.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用借喻的手法,将大自然比成一幅画,
意境精美小巧,暗含了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怀。
D.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用拟人手法,寄
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作者人格中的尊严与豪迈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暗夜里进行挑拨离间,这还是人吗?
B.梅兰芳把贵妃的醉态表演得绘声绘色。
C.他们两家分别外出旅游,不曾想在黄山脚下不期而遇。
D.观察世事能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当然穷形尽相。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通过元旦文艺会演,使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B.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C.问题不在于你能否夺冠,而在于你有没有夺冠的勇气。
D.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对遇到的病饿熊猫治疗、喂食,减少了死亡率。
7.下面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新诗--徐志摩--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
  B.《致大海》--抒情诗--普希金--前苏联浪漫主义诗人。
  C.《我愿意是急流》--爱情诗--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
  D.《左传》--编年史--左丘明--战国末年鲁国史官
8.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以极美的文词反衬绝顶的肮脏,造成让人恶心的反效果,显示了否定、批判丑恶现实的力度和深度。
B."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诗句中"死水"象征20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一起回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洁:使……洁净
  C.朝服衣冠,窥镜。             衣:读(yì),在这里是戴的意思
  D.曰: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每天
10.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③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④夫晋,何厌之有?
  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相同。
  B.两个"微"字基本相同,两个"夫"字完全相同。
  C.两个"微"字完全相同,两个"夫"字不同。
  D.两个"微"字不同,两个"夫'字也不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B.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D.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君知其难也。
  A.共其乏困。     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失其所与。
1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4.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诗人以象征手法,展现了旧中国生产力的落后,人民肉体和精神上所承受的苦难。
B.诗人以"老马"为意象,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C.诗人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人任意蹂躏的命运的感情。
D.诗人以马喻人,显示旧中国的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15.对沙鸥的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
A.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
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
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阅读下列文言,完成16-20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一种官职),复迁下蔡长、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养殖牲畜);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不生子)。浑所在夺其渔猎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加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生养子女);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征召)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新从各地迁来),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指劳力多)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温和诚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文帝即位,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挖池塘),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凹下,宜灌溉,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开塘筑坝),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管理)效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篱,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闻其笃行  笃行:忠实厚道       B.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为比:作邻居
C.后稍丰给      丰给:富足、富裕      D.比年大收   比年:当年、那年
1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吾不能早用子
B.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是寡人之过也
C.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     皆以美于徐公
D.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 。       必以长安君为质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念产殖 念:想     B.课使耕桑     课:学习
C.以发奸者  发:揭发   D.又迁民田汉中 田:种田
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郑浑为百姓办实事的一组是(   )
⑴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     ⑵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 
 ⑶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⑷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 
 ⑸顷亩岁增,租入倍常      ⑹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
A.⑴ ⑵ ⑷ ⑹      B.⑵ ⑶ ⑸ ⑹ 
 C.⑴ ⑵ ⑶ ⑷      D.⑶ ⑷ ⑸ ⑹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郑浑任下蔡长、邵陵令时,当地百姓生活贫困而又不习惯农业生产,针对这一情
况,他课使耕桑,百姓果然后稍丰给。
  B.郑浑为京兆尹时,制定移居之法,下达明确的禁令,使移民勤耕作,揭发坏人坏
    事;因此社会风气好转。
  C.郑浑在解决大军入汉中的粮食供应时,采取了"遣民田汉中"的办法,且实施中
    无人逃亡,因此受到魏太祖曹操的称赞。
  D.郑浑任职阳平、沛郡太守,注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对于因循守旧者,他
    采取说服劝导的办法,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第Ⅱ卷
二.(15分)
2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2.读下面三首诗,回答问题(6分)
 
     竹(之一)
    每攀登一步
    都作一次小结
   竹(之二)
  青翠是你的本色
  坚韧是你的意志  
  竹(之三)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你空空如也
 
  ①三首诗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②请分别写出每首诗的寓意。
23.默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5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②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_____________。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小题(共18分)。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眼算是打个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个都在嘲讽对方,两个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 最大的对手也就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 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24."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
  象"分别指什么?(4分)
25.(6分)
①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
②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26.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 例子
并作简要说明。(4分)
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钩钓,大小鱼都要,而不能
   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著固守,只想钓大鱼。
  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地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很难分开。
  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
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E.本文借对两位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
   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
四.(共12分)
28.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4分)
  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5月5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更准确的新高度:珠穆朗码峰离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8850米。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8848米的高度是1954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9.在下面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4分)
  信念是石,敲击点点星火;信念是火,____________;
信念是灯,____________;信念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30.以"科学精神的光芒"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要求调整语序,不添、漏内容。(4分)
  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人之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
改文:科学精神的光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60分)
  材料:在一次考试中,我"求助"于同桌,弄虚作假,得了个全班第一。考试的成绩下来了,老师提议全班同学为我的成绩鼓掌……
  请根据材料,以"掌声响起来"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要注意写出事件的波澜,800字左右。
郑州一中2003-2004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06届(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15分)
21.(4分)①                            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22.(6分)①                                               。
        ②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
①                                。②                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18分)
24.(4分)"取舍标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皇形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6分)

①胖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4分)(      )
四.(共12分)
28.(4分)(不超过15字)
              
29.(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分)
改文:科学精神的光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60分)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B (藉、怅、诅)  2、A (渺茫、屏息、金碧辉煌)  3、C  
4、C (暗喻,意境阔大)  5、B  6、C   7、B   8、D  9、C  
10、B  11、D   12、C   13、D   14、B (A、"生产力低下错",
C、不是写实,D、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
 15、C("花香,春暖"无视觉)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16、D  (比:连年) 17、B (是:都是代词)  
18、B(课:督促)   19、A    20、B(明禁令:明晓禁令)
                    第II卷
二、(15分)
   2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略)
22、读下面三首诗,回答问题:(6分)
     (1)都是以竹喻人
    (2)第一首 赞美那些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取的人。
第二首 赞颂具有清纯本色和坚韧顽强意志的人。
第三首 讽刺那些徒有清纯美丽的外表,却内心空虚不学无术的人
23、默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5分) (略)
四、(共18分)
24、(4分)取舍标准 :只钓大鱼,不要大海琐碎的施舍;                    
堂皇形象: 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
25、(6分)(1) 胖老人:活泼、随和、容易满足,追求物质;
瘦老人:执着、倔强、坚守取舍,追求精神。
            (2)他们天天相互批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方来证明。
26.(4分)如: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它们各自是相互对立的,但只有在一起,
才能构成完整生活。
27.(4分)BC
五、(12分)
28、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4分)
珠峰长高两米
29、在下面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4分)
如:点燃希望之灯      照亮前进之路
30、(4分)
科学精神的光芒  并没有因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凸显了强化人之精神课题的重要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而有所黯淡。
六、作文(60分)(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