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我的母亲》背景2

时间:2004-12-18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gaoli  访问: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老舍出身贫苦。穷人家没有族谱家史一类的记载。加上老舍自己没写过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关于老舍生平的原始资料就显得格外不足,这对他的传记的写作极为不利,妨碍了读者对他本人身世的了解。这篇散文是老舍自己记述母亲的文字,而且是篇幅最长、记述最详的一篇,它的史料价值便不言而喻了。

    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1966年8月24日含冤去世。

    老舍的父亲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炮火中殉难,全家生活靠母亲为别人洗涮缝补挣钱维持。老舍从小就深悟生活的艰辛。他小学毕业后考上了全部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担任小学校长和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及天津南开中学、北京一中等学校教师。同时老舍十分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为教育和社会倾注心力。

    老舍1924年夏天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教书之余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创作出版了《老张的哲学》《二马》等长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新文化领域中的坚实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在山东的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担任教授,教书育人之余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和《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微神》等中篇小说。其中以描写人力车夫祥子命运经历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有影响力,成为老舍的代表作品。

    抗战爆发后,老舍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发起和组织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文协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为团结文艺界人士抗日贡献出全部的力量。无论是在武汉还是重庆,老舍热情而严肃的爱国主义品德,深得前后方文艺界同行的崇敬。这一时期,为了配合全民抗战,他创作了大量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除小说散文外,还有曲艺作品、话剧、诗歌等。

    1944年,老舍开始了百万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这部作品以沦陷区北平一条小胡同里一群普通百姓的艰苦生活为场景,生动细致地展现了不同的人对待邪恶和侵略者的态度,是一部有着深刻历史内涵和时代份量的巨著。

    老舍在40年代后期曾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归来,怀着对新生活新人物的赞美之情写了很多作品。像《龙须沟》《茶馆》《全家福》《正红旗下》等,由于老舍的努力和创作,使他荣获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文学成就和威望使他成为全国文联和政协副主席,同时他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初期,老舍受到周总理的保护,但红卫兵还是在1966年8月的一天冲击了老舍的小院。这位一辈子不愿扭曲自己心灵的艺术家,愤然投湖自尽了。他以自己宁折不弯的高洁人格力量,替那段历史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光辉的句号。

    1979年老舍彻底恢复名誉,他和他的作品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为学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日本成立了拥有120名会员的“老舍研究会”,还率先出版了《老舍小说集》。欧美等国也纷纷翻译老舍的作品,前苏联一位教授说“在苏联没有‘老舍热’,因为根本没有凉过”。老舍的作品在那里行销数万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