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高职考试适应训练试卷(九)

时间:2004-12-26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hehe409  访问: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短语, 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一衣带水 粗枝大叶 泛滥成灾 平展如镜

B.礼尚往来 驾驭自如 虚怀若谷 殒身不恤

C.防治疾病 发扬国光 不求甚解 古为今用

D.嗅觉仿生 剔除糟粕 研究科学 风花雪月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B.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小明今年能否考上重点中学还是一个问题。

D.管教人员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使自己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觉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我第一次懂得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是湖南衡山县调查时该县的一个小狱吏”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使我第一次懂得的中国监狱全部腐败情形的。

B.“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是一个三重复句,第一层是并列关系。

C.“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这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做宣传的工作的人”。

D.“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是一个单句,主语即“小屋”。

4.以下句子中不只用了一处修辞手法的是( )

A.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B.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

C.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5.为下面的句群的开头选填最恰当的中心句( )

。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于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

A.做事情要恰到好处 B.凡事都有一个“度”,不可做得过分

C.做事情要掌握分寸,不然就会失败

D.事情做的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

6.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志》的作者是东晋陈寿。由于作者叙事简洁,取材精审,文笔质朴,人称“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B.我国小说的渊源是古代神州传说。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明朝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1)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 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

(2)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是人类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 不能把它当成教条。

(3)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到群众的欢迎。

(4)今晚 很好, 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A.由于 因而;虽然 然而也;况且;虽然

B.不仅 而且;虽然 然而也;况且;却 虽然

C.虽然 但是;既然 那么就;况且;却

D.不仅 而且;由于 所以;何况;不但 而且

8.《人间词话》里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面画横线的诗(词)句中找出类似“闹”那样锤炼得精彩的字,而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A. B. C. D.

9.阅读词《重上井冈山》, 后选出讲解不当的一项(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雪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A.这是毛泽东同志19655月写的一首词,词牌名是“满江红”。

B.此词牌是双调,95字,为词中之长调。上阙48字,九句;下阙47字,十句。

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D.词的上阙抒写故地重游,看到故地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喜悦之情;下阙抒发开创新时代的豪情壮志。

10.将句中画线词语换为成语,改换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掌班的说:“……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刮刮叫,超第一的角色。(换为”出类拔萃“)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李铁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要当心损害了身体。”(换为“通宵达旦”)

C.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换为“坐享其成”)

D.在那个年代,亲人死了,他们要哭不敢哭,把眼泪往肚里咽,对着外人还要装笑脸。(换为“饮泣吞声”)

11.下面摘自课文的语句是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它们分别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1)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

(2)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一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近旁的人们默默地站着,母亲看见了他们的饥渴一般注视着的眼睛……

(4)老妇人的眼睛重重地闭了两闭;她的泪泉差不多枯竭了,眼睛闭了两闭就表示心头一阵酸,周身经验到哭泣时的一种感觉。

A.①穷苦劳累 ②驯顺痛苦 ③饥渴难耐 ④痛苦不堪

B.①穷苦劳累 ②万分痛苦 ③渴望真理 ④悲痛万分

C.①缺乏睡眠 ②精神萎靡 ③盼望真理 ④行将就木

D.①内心痛苦 ②哀伤幽怨 ③渴望真理 ④极端痛苦

12.在横线上按原文内容填空:

1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劝学》)

2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3 ,俭以养德。(《诫子书》)

13.根据下列三句话的加点词的词义造三句话,每句话都必须用上加点字。

(1)“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

“老了”

用“老”造句:

(2)“我们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用“深”造句:

(3)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

用“铁”造句:

14.正在急驶的公共汽车突然减速,抓着扶手的小D的身体还是碰到前面一位女青年的身上。女青年狠狠地瞪了小D一眼:“德性,流氓!”小D没有跟她吵,不卑不亢地说:“小姐,请您回去问问父母,这是‘德性’还是‘惯性’。”

请分析小D的话的“分量”所在:

 

15.A.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B.这就是历史的一致性与多样性。

C.致使它们社会演进的途径和发展的速度,彼此不同

D.同时,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又各有其特殊条件

E.全部世界史就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以上五句话正确排列的顺序是 (填序号)

16.将下面的一句话,改成三个句子。要求语意明白,层次清楚,意思连贯,不改变原意。

美参议院318日进行辨论和表决,未能否决布什总统32日作出的否决国会“关于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的决定。

17.阅读下面语句,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2)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3)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够欣赏。(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4题:

——刘牛农

秧田岸上,有一只老牛戽水,一连戽了多天。酷热的太阳,直射在它背上,淋淋的汗,把它满身的毛,浸成毡也似的一片。它虽然极疲乏,却还不肯休息。树荫里坐着一只小狗,很凉快,很清闲,摇着它的小耳朵,用清脆的声音向牛说:“笨牛,你天天的绕着圈子乱走,何尝向前一步?不要说你走得吃力,我也看厌了!”牛说:“我管不得我自己能不能向前,也管不得你看厌不看厌,只要我下面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狗说:“到秧田成熟了,你早就跑死!”牛说:“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功夫想。”

 

——[香港]小思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牲,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踟躇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向田去,一队耕牛,跟住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类做着沉重的工作。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沉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

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

偶然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

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8.《老牛》和《中国的牛》写作对象都是“牛”,写作方法在总体上也是相同的,即对比法在文中的成功运用。阅读后填空:

(1)《老牛》写了 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不同的生活境况和 的描写来完成的。

(2)《中国的牛》写了两种对比:文章首先写了牛和人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牛 的行动来完成的,这一行动表现了中国的牛的谦让、牺牲自我而保全别人的美好品格;文章的后半部分写

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通过写不同牛的生活境况来完成的。通过这两种对比,揭示出“对于中国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的原因。

19.《老牛》和《中国的牛》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老牛》里“中国的牛”代表

20.《老牛》和《中国的牛》在写作特点上稍有不同的是,《中国的牛》直抒胸臆,赞美“中国的牛”感情溢于言表,而《老牛》则

21.《中国的牛》一文中,“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斗牛”,“乳”、“肉”、“斗”分别表现了这些牛的特点。对中国的牛,也用能表现其特点的一个字来修饰,就是“ ”牛

21.试说说《老牛》里“老”的含义

23.(1)《老牛》文中除首句用了一次“老牛”外,下文四处都只用“牛”;《中国的牛》文里,除第一自然段用了“中国的牛”外,第234自然段几处也只用“牛”,试析其原因

(2)《中国的牛》第5自然段至结尾,每次都用“中国的牛”,而不用“牛”试析其原因:

24.《老牛》写于1925年,《中国的牛》写于1983年,虽然作者所处时代、地域、环境不同,但是文中表现的主题是相同的,这就是:赞美中国的牛

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摘录原文词语回答),由此赞美和歌颂

())阅读鲁迅的《读书杂谈》(有删节),完成2529题: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凡嗜好的读书,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我看现在的青年,为兴味的读书是有的。印度人有一个很普遍的比喻,他们说:“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出去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了,说是不晓事。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们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可又有人大笑他们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小孩叹息道,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俩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引,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我并非要大家不看书评,不过说看过之后,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倘只看书,便成书橱。

听说英国的萧伯纳有过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们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思索。这也就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者,更好的是观察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25.鲁迅先生怎样教导青年读书?指出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提倡职业读书 B.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

C.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D.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26.第一段“这样的读书”是指哪一种读书?( )

A.嗜好的读书 B.职业的读书 C.为兴味的读书 D.A+B

27.分析第二段中讲“抬驴子”的故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A.用典型事例来论证论点 B.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来证明论点

C.通过打比方来论证论点 D.将两种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

28.理解第3段“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一句的含义,指出回答不确切的一项( )

A.只是看书,变成书橱 B.不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C.不会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D.世间所有读书者

29.分析第3段运用萧伯纳和步本华的话在表述中的作用( )

A.作为作者的观点 B.做为文章的论点

C.作为事实论据 D.作为理论依据

()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3036题:

荔枝花期是2月初到4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100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密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30.上面两段文字选自《 》。

31.第一段介绍荔枝的花,说明了 、花性、花序,还说明了花的经济价值——蜜源。

32.第一段中“荔枝十花一子”的原因是

33.第二段中的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

34.第一段和第二段同时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5.第二段介绍了荔枝的

36.“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这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请说出主语和谓语,是复句请说出分句间的关系。

 

三、古文部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741

《水经》云:“鼓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7.下列各句中“以”和例句中的“以”用法意义都相同的是( )

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8.郦元和李渤的观点异中有同,即都从 方面来解释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

A.声音 B.形状 C.位置 D.A+B+C

39.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40.写出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而此独以钟名

(3)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1.概括本段的内容大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2-47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有之也。从《盘庚》之浩曰:其有颠越不共,而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将以求大,不亦难乎?”弗听。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将死曰:“树吾墓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42.“越子”指( )

A.一个人的名字 B.越王的儿子 C.越王 D越王勾践.

43.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项是( )

A.其有颠越不共 B.属其子于鲍氏 C.反役 D.吴其亡乎

4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及列士皆有馈赂 赂:贿赂

B.唯子胥惧 惧:担忧

C.求济其欲也 济:达到

D.树吾墓 树:栽种

4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是豢吴也夫 ②今君易之

A.这是让吴国豢养它啊! 现在你的做法跟它相反

B.这是让吴国豢养它啊! 现在你把它看得很容易

C.这是豢养吴国的娇气啊! 现在你的做法跟它相反

D.这是豢养吴国的娇气啊! 现在你把它看的很容易

46.吴子赐子胥死,这是因为( )

A.子胥认为越子“是豢吴也夫”

B.子胥谏吴王对越子“不如早从事焉”

C.子胥深信越“有欲于我”“吴其亡乎”

D.子胥“使子齐,属其子于鲍氏”

47.本段文字说明的道理是( )

A.骄傲自满,遗留后患将自取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B.不从古训、反其道而行必然自取灭亡,这是历史的教训。

C.深谋远虑之臣不得养终,这是必然的结局。

D.忠臣不遇明主愤然而死,这是时代的不幸。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8题:

48.1999623日晚上,高三(2)班全体同学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班主任杨老师在座位间,弯着腰,轻声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在这时,电灯忽然熄灭,风扇也不摇动了,停电了。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对话的形式,就停电发表简短的议论,250字左右。

②根据以上材料另写一篇600以上的记叙文。

 

 

 

高职考试适应性训练试题(九)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2.C 3.A 4.D 5.D 6.A 7.B 8.B 9.A 10.B 11.B

12.(1)积土成山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静以修身

13.(1)“老”即死的婉语 (2)“深”:很、十分 (3)“铁”:形容表情严肃

14.D的话暗指女青年缺教养,需要父母重新调教。同时,也指明了他碰到对方的真正原因是“惯性”所致,自己没有丝毫的责任。

15.A D C B E

16.①布什总统3月2日作出否决国会“关于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的决定。

②美参议院于3月18日进行辩论和表决。

③未能否决布什总统的这一决定。

17.(1)励精图治 (2)妄自菲薄 (3)雅俗共赏

二、阅读部分

18.(1)牛狗对话 (2)主动走下田让路 中国的牛和外国的牛

19.劳苦大众 中国普遍的劳动人民

20.含蓄蕴藉 21. 22.为人类默默劳动一辈子

23.(1)语意明白,行文简洁

(2)此处将中国的牛与印度、荷兰、日本、西班牙的牛对比,所以加“中国的”就避免含混。

24.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 具有这种品质与精神的中国劳动人民

25.A 26.B 27.C 28.D 29.D

30.南州六月荔枝丹 31.花期 花形 花色

32.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 33. 作为

34.列数据 35.栽培历史 产地

36.单句 主语: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谓语:为

三、古文部分

37.B 38.A 39.得双石于潭上

40.(1)即使 (2)命名 (3)“于之”的合音 (4)这样

41.(介绍)郦元和李渤的见解以及对这两种见解的态度。

42.D 43.D 44.A 45.C 46.C 47.A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