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黑的字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盘桓(huán) 粗犷(kuàng) 窥测(kuī) 佝偻(1óu) B.倾圮(pǐ) 颤抖(zhàn) 把柄(bǐng) 嗟叹(jiē) C.忖度(duó) 参差(cī) 联袂(jué) 谪居(zhé) D.哎哑(yā) 宁谧(mì) 湖泊(pō) 酾酒(sh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落寞 相辅相承 伉俪 春雨初霁 B.惘然 殚精竭虑 编纂 羽扇纶巾 C.仓皇 不记其数 飘缈 游目聘怀 D.沧桑 墨守陈规 慰藉 变换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的囚车上,萨达姆纵有百般神力,也_______下台的厄运。 ②_______寒风凛冽,马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顺楼里却春意融融。 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_______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不免 不管 虽然 B.不免 尽管 固然 C.难免 尽管 固然 D.难免 不管 虽然 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 B.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C.这部刚获得大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新与旧、美与丑、文明与野蛮等错综复杂的矛盾。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解决巴以冲突,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B.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C.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 D.该校注意从日常行为规范人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1)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2)北平郊外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 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 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诗歌语言的美感效果 在诗歌美的创造过程中,最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快感的,是文字之美的追求。 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一种过人的技巧,深切地掌握一种语言的物质,巧妙地给以组合拼接,使它们具有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丰富的表现力。这种文字之美,通常指语言表达上的精确、洗练、丰富、生动。在创作实践中,则指一种美的语言的结构的建立,最终是形成某种格式化的东西,以文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形式固定为文体格式之后,人们能够更好的从中体会其美妙之处。 这种对文字之美的追求,在汉语诗歌创作中表现尤为鲜明。如句数、字数、语法规律、语音、语调在配合上的和谐,韵律效果的讲究以及比喻、象征意象的运用与营造等,在汉语诗歌中都表现得非常独特而鲜明。 诗歌语言要想获得美感效果,必须能够创造出鲜明的意象,也就是说,要能够传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用准确、具体的形象,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抽象的、飘忽不定的情感,是我国古典诗歌创造意象美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古人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长度;而“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不仅有形,而且含情;“蒸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愁如玉人,随风起舞……现代诗中也有不少异常鲜明的意象的营造,如徐志摩的《莎扬娜拉》以优美的形象写离愁别绪,凄然欲绝而又情深无限,读来常让人感动唏嘘不已;余光中的《乡愁》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入诗,于缠绵悱恻的幽情低诉中写尽了家国念与乡关愁,也成为一首绝唱。 诗歌语言不仅要意象鲜明,还需含蕴隽永,具有多重蕴藉,即具备“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多重意蕴,这样才能做到境生象外,韵味无穷。如舒婷的《四月的黄昏》: 四月的黄昏/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峡谷低回/在天空游移/若是灵魂里溢满了回响/又何必苦苦寻觅/要歌唱你就歌唱吧/但请/轻轻,轻轻,温柔地 旋律成为色彩的生命物质,也因而扩大了诗歌的意蕴内涵。 此外,通感的妙用也是诗歌语言美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通感,就是将一种感官所得到的外部信息,转化为多种不同形式刺激,调动人的整体感官一同来参加,从而达到整体性的审美感受的一种方式。 在汉语当中,这种通感形式十分常见,比如“响亮”——听觉转为视觉;“热闹”——感觉调动听觉;“光滑”——视觉辅助触觉等等。古代诗词中这类通感运用最多,如“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柳外轻雷地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人殊丽,粉香下,夜寒风细”(姜白石)。 现代诗歌中也不乏其例,如“我安详地等待,那绿茸茸的梦”,“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江河),“但愿我和你怀着同样的心情,去把道路上的黑暗打扫干净”(芒克),“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徐志摩)等。通感的妙用,不仅转化了诗歌的语言特征,而且往往能够收到奇思妙趣浑然天成的审美效果。 7.对一、二两段文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美的创造过程中,最影响人的快感的,是文字之美的追求。 B.只要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一种过人的技巧,深切地掌握一种语言的特质,巧妙地给以组合拼接,使它们具有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丰富的表现力,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C.语言表达上的精确、洗练、丰富、生动,在创作实践中,则指一种美的语言结构的建立,最终是形成某种格式化的东西,以文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徐志摩、闻一多的优秀诗作。 D.在形式固定为文体格式之后,人们能够更好的从中体会其美妙之处,因此,只有形成程式化,才能更好地体现诗歌语言的美感。 8.对第四段内容的阐述,正确的—项是() A.只有创造出鲜明的意象,能够传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才能获得诗歌语言的美感效果。 B.用准确、具体的形象,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抽象的、飘忽不定的情感,是我国古典诗歌创造意象美的重要特点之一。可见,情感表现得越抽象,越有利于创造诗歌的意象美。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长度;而“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不仅有形,而且含情。可见,仅有“长度”和“重量”还不足以构成鲜明的意象,还必须表达出深挚的感情。 D.用准确、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情感,是我国古典涛歌创造意象美的重要特点。尽管现代诗中也有不少异常鲜明的意象的营造,但总体上还不如古典诗歌。 9.根据文中对通感的解释,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是以色彩(视觉)来写心绪。 B.“柳外轻雷地上雨,雨声滴碎荷声”、“人殊丽,粉香下,夜寒风细”,这种充满丰富想象的描写让人获得了整体性的审美感受。 C.“我安详地等待,那绿茸茸的梦”,“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绿茸茸的梦”,“闪闪烁烁的声音”,使得梦幻和声音都有了绚丽的色彩,收到奇思妙趣浑然天成的审美效果。 D.“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甜蜜和忧愁形成对比,表达的是—种极为矛盾的心绪。 10.对本文有关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句数、字数、语法规律、语音、语调在配合上的和谐,韵律效果的讲究等,在汉语诗歌中比在外国诗歌中表现得更为独特而鲜明。 B.舒婷的《四月的黄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语意直白,可谓境生象外,韵味无穷。 C.能创造出鲜明的意象、具有多重蕴藉、妙用通感等是创造诗歌语言美感效果主要条件。 D.余光中的《乡愁》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人诗,于缠绵悱恻的幽情低诉中写尽了家国念与乡关愁,化抽象为具象,十分感人。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瑜长壮有资貌。初利、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往省之。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大计不如迎之。瑜曰:“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权纳其议。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权遂遣瑜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操军败退。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瑜上疏曰:刘备以袅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所用。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耳目:刺探消息的人 B.尚当横行天下 横行:纵横驰骋 C.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 腹心:心腹之人 D.外有张鲁寇侵 寇侵:盗贼入侵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B.吴中皆呼为周郎/故姓是溪为冉溪 C.时刘备为曹公所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13.对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术听之。(瑜)遂自居巢还吴。 B.(策)授(瑜)建威中郎将,即与(瑜)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C.(刘备)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刘备、鲁肃)遂共图计。 D.(刘备、关羽、张飞)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周瑜“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②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 ③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④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⑤得蜀而并张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和孙策是同年,关系密切,这是周瑜后来为孙权效力的原因之一。 B.周瑜本想投靠袁术。袁术让他的从弟取代了周瑜叔父的太守位置后,周瑜就投奔了孙策。 C.众人主张投降曹操,周瑜却主张迎战曹操。结果周瑜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 D.周瑜认为曹操新败,暂时不会对东吴用兵,就建议孙权进取西蜀,收服张鲁,进而谋取中原。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故求为居巢长,欲假途东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描绘的塞外风光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直”和“圆”两字,十分传神。请说说这两个字的运用好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任选四句)(4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 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寄蜉游地天地,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沙田山居 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森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墙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阗”黑的海面,形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宠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悠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喘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翻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的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①阒:寂静,没有一点声音。②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乡、怀才不遇的感情。 19.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3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 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C.“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 D.“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 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六、(12分) 23.将下列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003年4月1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进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广东省领导在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广东做好防治工作的有力保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关键;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是做好防治工作的重要条件。前一阶段,广东全省共同努力抗住了疫情的冲击,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下一阶段,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的防治重在抓好几项工作:一是继续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救治病人。二是进一步加大预防力度,坚决防止疫情扩散和反弹。三是把好舆论导向,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四是完善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和地区间防治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六是进一步加强对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下段文字开头画线的提示语,在后面另举一恰当的例子并加以简要简述。(4分) 中国古典诗词善于用新奇的比喻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强感染力,特别是写“愁”更为出色,如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以春水东流无限喻愁之无涯;也有以“水”喻感情的,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树 自从呱呱坠地 就学会 如何站成顶天立地的汉子 任凭雀鸟聒噪去罢 看我独臂擎起 一座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6.校园里的玫瑰花开了,真艳真美,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喜。一天早晨,幼儿园的一位4岁的小女孩摘下了一朵玫瑰,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这时校长走来看见了,他很想知道这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便亲切地问她:“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严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小女孩的话,校长…… 校长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有的说,该教她一点植物学知识;有的说,该再摘一朵玫瑰奖励她,因为她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请以“永不凋谢的玫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D2.B3.C4.C5.C6.A 二、7.C8.A9.D10.B 三、11.B12.C13.D14.D15.B 四、16.(1)所以请求担任居巢的长官,想借路回到江东。(2)加之依仗父兄建立的功业,占据着江东这个地方。17.(1)具有奇特、壮丽、雄浑、开阔的特点。(2)这首诗反映了边塞的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但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18.(1)虽九死其犹未悔(2)羁鸟恋旧林(3)相逢何必曾相识(4)出师未捷身先死(5)渺沧海之一粟 五、19.(1)青绿(青翠、青碧)(2)神秘(深沉)(3)雄伟(巍然、磅礴)20.(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山景的幽美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热爱。21.(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理由:“成了主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22.BE 六、23.广东全力以赴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24.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运用比喻,将“情”这一抽象事物比做具体的潭水,形象生动。25.评分点可从修辞、句式、物象及寄寓的情感方面考虑;仿写要完整。 七、26.参照200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