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自我》教案1

时间:2005-04-1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dolly_long  访问:

【教学目的】
1、把握作者自我审视的心路历程。
2、体会文章平和自然、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作者的自我审视及独特的见解。
【教学难点】
    后天弥补的四个原则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如何认识自我,一直是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探究的问题。张中行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和执着的思考为基础,对此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自我》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观点,也来进行一番自我审视。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三、讨论分析课文。
(一)1、请学生阅读课文1、2两节,思考下列问题:
①作者是从几个方面看待和分析"我"的?
②何为"我",找出文章中具体阐述的句子。
③"我"是怎么来的?
④"知觉"对于人来说作用如何?
2、分3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明确:
①整体上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自我"的,即哲学家的角度和常识方面,分析的"自我"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文章中具体阐述的句子为:a受生之后,机体生长,感官的收获渐渐组成觉知(包括分辨实虚和感受苦乐),这觉知由一物和心的整体出发,并进而能够反照这整体,于是说这整体是"我"。B是由个物和心的整体,这整体有独自觉知的知识和苦乐,就自己觉得这整体是"我"。
③"我"实际上是"物我"和"心我"的整体,"物我"从父母那里受生,"心我"是在"物我"的基础上产生的,即通常所说的"思想意识"。
④"知觉"对人来说即思想,这是人能成为高等的根基,因为它能够以自己为对象,站在对面反观觉知。
      4、小结,引入下段分析。
(二)1、教师范读第三段,学生思考:
① 为什么有人想方设法"丧我"?
② 作者引《庄子》、《笑赞》中的故事想说明什么?
③ 能不能"丧我",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明确:
① 原因是能觉知的整体"生而有欲",有欲就不能不求,求而常不能得,于是有苦,这些人是想离开苦才想丧我的。
② 引两个故事是想离开"我"是办不到的。
③ 作者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我"总跟自己的觉知纠缠在一起,除非丧失知觉,是决不能离开的。
(三)重点分析4-8节。
      1、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
① 人们思考问题、做事情,大多从什么出发?
② 作者认为对于"物我"该持什么态度?
③ 人与人之间各有优缺,上策是什么?怎么去做?
2、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
① 人们大多从自我出发思考问题和做事情。
② 对于"物我"只能顺受,即认命,如若上天不公平,"我"不当负责,却不能不承担。
③ 上策是用荀子的办法--以人力补天然。怎么补,有四条原则,即"顺应"、"自知"、"珍重"和"超脱"。
(四)分析"补我"的四大原则。(见板书)
四、举例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明确:整体上讲本文语言练达,多用口语化的短语,构成了一种平和自然、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要仔细去阅读和品味。
五、小结全文,组织学生讨论对"自我"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一、二。
2、预习《周恩来》。

附板书:

审我

有我:"物我"      "心我"(觉知)      "我" 

丧我:办不到,除非失去觉知。             外推

补我: 1、顺应--知:知天然     知命    知止
                                         
                                         知足(自信)
2、自知:多往外看,虚心比较        自谦、自励
3、珍重   原因:"我"最本质;以"我"为本位
          方法:尽力求活得好--经历丰富、有价值
4、超脱    对象:利禄之类和苦的情绪
          方法:抓紧(火上加油)
                放松--跳到身外冷眼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