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苏教版)《殽之战》教案1

时间:2004-12-2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gaoli  访问:

一、教学目的

1.这篇课文叙写战争,对战争本身写得很简单,对战争的前因后果都写得曲折而完整,以此来揭示战略指导对于战争胜败的重要性。领会课文的这个写作特点。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课文几段外交辞令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设计 1.了解了故事的背景,阅读课文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可要求学生借助注解阅读课文。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疏通语句,强调课文中一些常用词,并翻译全文。然后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及内容。 2.在一般历史著作中,作者的观点大多是通过作者的议论和一些具有褒贬意义的字句 来体现的。《左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课文中有几段外交辞令,说明委婉含蓄,曲尽其致。 三、教学时数 两教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攻伐极频繁的动乱年代。《左传》记述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大都描绘得有声有色,《殽之战》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教学时,要先简介发生殽之战的历史背景。本篇记叙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殽山,故称为殽之战。战前的有关情况是:公元前7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当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曾经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穆公之女文赢为妻,关系比较亲密。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晋逐渐强大;秦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盛,急于争霸。殽之战前两年,秦晋联合国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派大夫把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发生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了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及姑子等当时在郑颇得信任,为郑掌管北门钥匙能为内应的便利,不听受叔劝阻,悍然向郑进军。秦的东征军要越过晋境,晋对于趁机伏击秦军是有准备的,秦的东征军来到郑,知郑有备,只好顺路“灭滑而还”,途经殽山,遭晋军伏击。秦晋殽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疏通全文。 【译文】 把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行军前来(袭击),(就)可以占领郑国。” 秦穆公把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受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这样的事我还)没有听说过。军队(远征)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主人对秦军的进攻已作防备,(这)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必定了解,(军队)劳苦却没有用武之地,一定会有违背军纪不服约束的情绪。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盂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出征。蹇叔对着出征的秦军哭,说:“孟子!我(今天)看着(我们的)军队出征(日后)看不到我们的军队回来呵!”秦穆公(听到这话)派人对他说:“你懂得什么!如果你只活到七十岁,(那)你坟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受叔的儿子参加了(这次出征)队伍,(泰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伏兵截击(我们秦国的)军队。帮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的一座,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肯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骨头。”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军)。 鲁信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的军队经过周都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旁的武士(虽然)脱下盔甲下车,(但是上车时)跳跃登车的有三百辆兵车(的士兵)。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现象,就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肯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不讲礼貌就纪律不严。进人险境而纪律不严,又不讲谋略,能够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上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到敝国,愿意慰劳您的部下,(这点东西)不成敬意。敝国因为您的部下要来停留,住一天就供给(你们)一天的饮食用品;(如果你们的队伍)要开拔,(我们)就准备好一夜的保卫工作。”并立即派人到郑国报告。 郑穆公派人去查看花子等人住的地方,(原来花子、逢孙、杨孙这一帮人)已经收拾好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淮备给秦军做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辞谢(记子等人),说:“你们久居我国,因此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都供应完了。在你们将要走的时候,郑国有兽园,就像秦国有兽园一样,你们可以(随便)猎取其中的糜鹿(供你们在路上食用),使我国得到休息,怎么样?”(听到这话,)把子逃到齐国去,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去。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如果)去攻打它不能取胜,(如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就顺路)灭了(小小的)滑国回秦国去了。 晋军统帅原珍说:“秦国违背了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使百姓劳苦,(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机会)。送上门的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可(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不会有好结果。一定要讨伐秦军!”荣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却攻打它的军队,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原驳说:“秦国不哀悼我国新丧举哀,却进攻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有什么恩惠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攻打秦军是)考虑到子孙的利益,(这)能说是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发姜戎的军队。晋襄公穿上染黑的丧服(出征),(让)梁弘(为他)驾驭战车,(让)莱驹担任车右护卫。(这一年)夏季四月辛已(这一天),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凯旋。于是,以黑衣为丧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穿黑色丧服。 文赢替(孟明等)三个元帅请求,说:“这三人的确是挑拨我们秦晋两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能得到这三人,吃了他们的肉还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去在秦国受刑,以满足秦国国君的愿望,(你看)如何?”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转朝见晋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到哪里去了)。晋襄公说:“夫人为这件事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转气愤地说:“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毁弃了自己的战果而长了敌人的气焰,(晋国)灭亡不要多久了!”(说罢,)不顾是在襄公面前,就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盂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经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的马,假托是晋襄公的命令,拿马送给孟明(想把他诱到岸上,以便捉住他们)。盂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被囚系的臣子杀死用血涂鼓,而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刑,(如果)敝国国君把我们杀了,(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如果赖晋君的恩惠,敝国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赏。” 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们有什么罪?并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你们的大功。”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思考:本文作者对秦晋殽之战抱有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课文中几段外交辞令各有什么特色。

 

 

第二教时 (一)研习新课。 1.细读课文,看看本文作者对秦晋殽之战抱有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 作者记叙殽之战,注意突出秦国发动不义战争终将失败这个中心。为了表现这个中心, 作者以蹇叔哭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王孙满欢师”一节,是对蹇叔的预言作了理论上的补充,“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弦高犒师”、“武皇子辞杞子”、“原轸论战”几节记叙了秦师袭郑无功,最后败师殽 山的整个过程,写殽之战蹇叔劝谏穆公始,又以穆公自责“孤违蹇叔”终,首尾紧相呼应。作者正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和结构的安排,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2.《左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墨不多,就勾画 出一个鲜明的形明。试从课文中举出数例加以说明。 提示: 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 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最终将丧师殽地,这说明蹇叔不但有战略眼光,而且有军队远见。这些都是正面描写。晋帅原轸认为“秦违蹇叔”,所以晋国有机可乘;战后穆公承认“孤违蹇叔”,所以秦国遭到失败。这些都是侧面烘托。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一个识见卓越,性情耿介的老臣形象。 秦穆公也是一个颇具个性人物。殽之战虽然以秦师全军覆没告终,但作者没有将穆公 简单化地写成一昏庸无能的国君。得到杞子密报,他即“记诣蹇叔”,说明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向东扩张秦国势力,访蹇叔是想得到一个元老重臣的支持。可悲的是他一旦为野心所驱使,就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因此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尽管为此,他还没有忘记对一个元老重臣应有的礼节,所以蹇叔当面谏诤,他并没有发作。只是当蹇叔哭师,预言秦师将全军覆没,秦穆公认为这将动摇军心,才忍不住派人对蹇叔恶语诅咒;但即使这个时候,也还是绕了一个弯子来说话,并没有破口大骂,有失国君的身份。事态的发展,终于走向穆公预想的反面,得到事实教训的秦穆公倒并没有文过饰非,却十分冷静地处理善后事宜,引咎自责,赦免孟明,说明他勇于改过,善于安抚部下。 原轸是晋国的统帅,时时维护晋国霸权。听到秦国发兵偷袭郑国,原轸就竭力主张乘 机袭击秦军,原轸在战前说秦国“以贪勤民”,“秦不哀吾丧而伐吾目姓”,无非是发兵的借口;至于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正暴露出原轸企望晋国世代称霸的野心。殽战以后,晋襄公听信文赢的谎言放走了秦国的三帅,原轸闻讯,竟对新君大发雷霆,直呼襄公嫡毋文赢为“妇人”,指责这一行动为“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竟至于“不顾而唾”。对原轸课文中尽管着墨不多,但把原轸那种耿直忠诚,又鲁莽粗暴的性格刻画得十分真切生动。 除此而外,其他如王孙满的聪颖敏锐,弦变的机智爱国,文赢的委婉陈辞,阳处公的 随机应变等,也使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3.  课文中有几段外交辞令,说明委婉含蓄,曲尽其致。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 们各有什么特色。 提示: 课文中一共写了三段上交辞令,都各有特色。 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秦国对郑国向存凯觎之心,现在秦国大军东进, 自然不怀好意。对此,弦高不能明说,以免予人口实;但又不忍坐视,眼看郑国遭受蹂躏。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统外之音,暗示郑国已经知道秦国偷袭的企图,作好了持久作战的准备。这段辞令总共不到四十人字,但发语巧妙,委婉得体,实属妙呙。 郑穆公得到弦高报告,立即派人查看客馆,发现留郑秦军已“束载、厉兵、秣马”。两 相联系,秦师的企图已昭然若揭了。这时郑国以否派兵前往客馆,揭穿阴谋,截杀秦使,消灭驻军呢?不能。因为当时秦强郑弱,并且大军即将压境。对郑国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设法促秦退兵,消弹战祸。皇武子就在这种情况下秦命前往客馆。他心里清楚,却装作糊涂,明明要下逐客令,却说了一番热情挽留的话,语气委婉而暗寓锋芒。杞子等人听至知道阴谋败露,不得不仓皇出逃。一番巧妙的辞令,竟能消除一大陷患,外交辞令的妙用,于此可见一斑。 上述两段辞令如果说都是言在而意在彼,借以驱散笼罩在郑国上空的战争阴去的话,
那公孟明回答阳处父的一段话,则是锦里藏针,话中带刺。孟明一口一个“君之患”、“从君惠”,还说“三年将拜君赐”,貌似为这次未遭杀戮而感恩戴注,实际上,一方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阴谋,嘲笑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另一方面发下雪耻报仇的誓言。果然,不到三年,他终于统兵攻晋,以报殽地惨败之仇,晋人把这次秦的出师称为“拜赐之师”。

 

4.全文纲领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经纬如何交织的? 围绕这个纲领,表现秦、晋、郑三方四重矛盾——秦与郑的矛盾,秦与晋的矛盾,秦内部主张出师和反对出师的矛盾,晋内部主张击秦与反对击秦、主张纵秦囚与反对纵秦国的矛盾。文章以秦军东进活动为经,以秦、郑。晋三方十几个人物的活动为纬,具体生动、详略有致地描述了八个场面。 (二)课堂练习。 练习二参考答案:秦穆公始而利令智昏、刚慢自用。蹇叔非常正确的意见他不仅不听,而且辱骂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等于说:“你这老不死的,晓得什么!”但在事实的教训面前,他终能悔悟,引咎自责。“且吾不以一青掩大德”,表现了宽宏大度的待人态度。赛叔的老谋深算体现在他对秦出师可能导致的结果及造成这结果的诸因素的精辟而全面的论析中。弦高是郑国的一个商人,爱国心使他对途中遇到的秦师产生警惕,非常机智地以郑国使者的身份去犒劳秦师,使秦师意识到郑国有准备了;同时立即派人回郑国报信。他的外交辞令,如“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软中带硬,表面上是表示殷勤,实际上是显示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委婉中透露锋芒。原珍刚强忠直,刚烈之性在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怒斥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 练习三参考答案:郑商人弦高途中遇到东征的秦军,为了让秦军意识到郑对秦的侵犯是有戒备的,故意伪称是郑派来途中犒劳秦师的,以“敢犒从者”这句话透露郑已有备之后,又说“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言词上是表示郑国对“进驻”的秦军的谦恭,实际上是显示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委婉中透露锋芒。郑皇武子对秦国原先利用秦郑联盟潜伏在郑、现在要为人侵的秦军做内应的桔子等三人,以殷勤之辞下逐客之令。“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围也,吾子取其康鹿”是请对方尽管取用郑国的物资,而说话的重心则在于先提及“为吾子之将行也”,又归结于“以闲敝邑”,意在逐客。言外之音是:“你们束载、厉兵、袜马,阴谋已经败露了。”这逐客的警告奏了效,果然,“把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皇武子这段话以殷勤之辞表严正之态。获释的秦帅孟明脱身时,故作感激之态,先“稽首”,又谢“君之惠”,重点在最后一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言外之音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在谦卑的姿态和言辞中包藏了杀机。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三、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