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 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三、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课后记:在学习本文前,应充分给学生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心,体会作者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