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如何提高职高生学语文的兴趣

时间:2005-04-15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chenjian  访问: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纵观当前的职高语文教学,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存在,根本就实现不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都实行满堂灌,教师写,学生抄,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累了也写累了,学生听累了也抄累了,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活动时间,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压抑。如此教学,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何能提高?那怎样才能改变职高语文教学这种沉闷的状况呢?我谈谈我从教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第一线劳动者,这就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好各门课程,但绝大部分职高生都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技术,主要精力应放在专业课上,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了,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赚大钱。殊不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只有牢牢的掌握好它,才有可能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
二、活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哲学意义上讲,语文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语文来源于社会和人生,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语文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试教育只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压制了其社会性;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合理的挖掘中寻找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受到思想的教育,人生的启迪以及美的熏陶。
如在教学课文《项链》时,首先把课文的情节延伸到资本主义社会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现实,以增强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既而,又让学生回顾政治课本上有关内容,许多学生很准确地背出(这是政治课本上的要点提示),从而使学生对资本主的本质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继而又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对比中,启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这样,就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在课本与社会之间建立了一个“互联网”,使学生既认识了社会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向学生介绍苏轼其人,结合词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诗句了解苏轼的达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又如,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可以探究其色彩及构图上的美学价值。
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呀,我上课最爱听你‘跑题’的那一部分。”当然这句话有它的片面之处,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只有活用语文教材,开放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满足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而“激活”学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然而,在当前的职高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职高生的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差,让他们回答问题,不但答不上来,反而闹许多笑话,还不如自己一切包办,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纯粹的记录员。这样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但提不高,还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认为语文越学越没味。有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教师布置作业就抄同学的,甚至不做作业,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何其之大。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我们应该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 。“一二三,看谁坐得端,四五六,手背后”即将成为历史。很难相信一个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人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更何况是这些好动的学生。我们固然不可能一下子抛开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可随意站立、走动,甚或可自由出入(更何况那也未必效果最佳),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屏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
2、要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和内化,离不开体主的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如《项链》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为重点已多次指导学生作过训练,更何况分析人物就是提高对社会、对人的认识能力,而这种能力训练在学生日常的待人接物中时刻进行着,这也是人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因而,在教学本课时,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活动,从中培养其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其间,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已见,老师只对其回答做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深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
魏书生老师说他很“懒”,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懒”,这正是为了把更为广阔的课堂空间让给学生,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唯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其素质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
3.在课堂上要贯彻激励性原则。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在课堂上,老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就会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在其间,教师大可不必担心自已的师道尊严,相反,学生会为你的人格所折服。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很多情况下,有思考就有答案,且往往答案并非唯一,即使答案是唯一的,那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相信自已,勇于发言,更何况“说”的过程本身就是整理自已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对于出了错的学生,即使出了“不可思议”的错,也不能训斥,因为这正是他最需要你的时候,更何况出错是学生的权利。
四、课堂教学中求美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有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课堂教学中必须求“美”。
语文课堂教学的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就课文本身而言,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茅盾的《风景谈》有典型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忧国忧民的沉郁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如泣如诉的音乐美;柳咏的《雨霖铃》有千古传诵的语言美;苏轼的《念奴娇》有豪放高旷的艺术美;曹禺的《雷雨》有忧愤深广的悲剧美;莫泊桑的《项链》有迂回曲折的悬念美;把这些美挖掘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美。再就学生主体而言,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学生在学这首诗歌时,首先能感受到的是白居易诗歌“顺口、顺耳、顺眼”的语言美。其次还能感受到的是白居易诗歌创设的音乐情境,让读者亲临其境,感受到婉转流畅、沉重舒长的音乐美。此外还能通过诗中形象的比喻、巧妙的陪衬、奇特的联想、比拟产生的联想美。
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要让学生去发现,但这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五、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核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校的环境相对闭塞,又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许多教师在其间迷失了自我,限制了活力与个性,变得正经、刻板,不了解现实社会,不问津新的信息,这是导致语文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自身来说,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已的性格,以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
天才型的语文教师凤毛麟角,人的性格也各有差异。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四平八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老学究怎么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已性格中与本学科教学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已的性格开朗、外向,以求更好地再现教材内容,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2、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
很难想象一位品德低下、个人修养极差的教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在对其人格否定的前提下,怎能接受其心口不一的说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自已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在对你人格的认可中,认可和接受你的教育。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横贯中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信手拈来,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怎能不活力四溢;如果你能说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高韵深情、清秀隽永的粉笔字,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语文课,自动会不“抄”你的课堂笔记;如果你在讲《荷塘月色》时能顺手画一幅“荷塘月色图”,在讲《明湖居听书》中张口唱一段《青藏高原》,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受到艺术的熏陶,课堂气氛怎能不活。
且不说语文教师具备以上的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单从学生对教师的崇敬这一点来说,已具有相当大的教育魅力。
3、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育人的才能。
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授学生以“渔”,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而,教师应具有更多的育人才能,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六、课前五分钟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前五分钟说话,形式自由、灵活,如演讲、讲故事、谈自己的见闻、说自己读了一本书的感受,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说话,然后用二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学生共同打分的形式给予学生鼓励,所得成绩占期末成绩的5%,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堂课,至始至终都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是三位一体、共生互动的,只有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