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时间:2004-12-28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一把手  访问:
(十)
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喂牲口的草)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 :“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吾名曰越石甫。”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 ,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甫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 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邪?”越石甫曰:“吾闻君子诎(委屈)乎不知己,而 信乎知己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从前)也见客之容 ,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几(通“讥”, 注意)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甫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
1.在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语中找出与“夫子礼之,敢不敬从”中的“礼”字用法相同的词( )
A.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B.故就酒家觞之
C.吾得兄事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在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中选出与“臣等不肖,请辞去”中的“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至舍,不辞而入
B.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几辞
C.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D.意北尚可以言辞动也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 )

越石甫怒而请绝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晏可以辞而无弃乎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息于途者
C.
风吹草低见牛羊

齐人累之
D.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分类无误的一项( )
①晏子之晋 ②齐人累之 ③遽解左骖以赎之 ④向也见客之容 ⑤夫子礼之 ⑥此全功之道也 ⑦倾之,烟炎张灭 ⑧君将哀而生之乎 ⑨得公来,孰视之 ⑩俗人之有 功则德,德则骄。
A.①/②⑤⑧/③⑨/④⑥⑦/⑩
B.①②③⑤⑧⑨/④⑥⑦⑩
C.①/②③⑨/⑤⑧/④/⑥⑩/⑦
D.①/②③⑧⑨/⑤/④⑥/⑦/⑩
(十一)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 法参军。守武大,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 ,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
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 ,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教辈号“警盗” ,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 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 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雅遮留如永始去。
[注释]
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
②牒:授官的文书。
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 ④文移:公文。
⑤遮留:拦阻挽留。
1.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 应当是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2.取诸县以给,敛诸大合者尤亟。
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
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3.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
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
(十二)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 而 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之,子列 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 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 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苛取,见得思义,见 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下列各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1.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
A.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
B.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君主的命令吗?
C.送给先生吃,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
D.送给先生吃,先生又不肯接受,这难道不是君主的命令吗?
2.以人之言而知我。
A.根据别人的话才了解了我。
B.根据别人的话才认为我是聪明的。
C.根据别人的话才认识了我。
D.根据别人的话才与我交好的。
3.文中“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这一复句,要是给它的译文加上关联词语的话,应当是 
A.既然……那么……
B.虽然……也……
C.如果……那么……
D.只要……就……
(十三)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人也。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 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太守 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林叔父挝客,为诸生所白,匡怒收治。举宗 惶怖,不知所责多少,惧系者不救。林往见匡同县胡母彪,因说叔父见拘之意,彪即书责匡,匡原林叔父。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林辞不受。后刺史梁习荐林及杨俊、王凌、王 象,太祖皆以为县长。林宰南和,治化有成,超迁博陵太守、幽州刺史, 所在有绩。出为平原太守,入为丞相东曹属。魏国既建,拜尚书。文帝践阼,迁少府,封乐 阳亭侯。明帝即位,进封高阳乡侯,徙光禄勋太常。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或谓林曰:“司马公贵重,君宜止之。”林曰:“司马公自欲敦长幼 之叙,为后生之法。贵非吾之所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而退。时论以 林节操清峻,欲致之公辅,而林遂称疾笃。年八十三,薨。
(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当下客 下:对人谦下,屈己尊人
B.便收之 收:逮捕,拘押。
C.稽迟则夷灭宗族 稽:计较,争论
D.林叔父挝客 挝:音zhuā,击,打。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州刺史高干表为骑都尉: 表白,说明。
B.文帝践阼: 即位行事,这里指登帝位。
C.超迁博陵太守: 越级升迁。
D.年八十三,薨: 因生时封侯,所以称死为“薨”。
对下列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①父党造门 ②临子字父
A.①父亲的一个朋友上门拜访。
②面对您(我可以)代表我的父亲。
B.①父亲的一个党羽造好了门(送来)
②面对着孩子而称他父亲的名字。
C.①父亲的一个党羽造好了门(送来)。
②面对您(我可以)代表我的父亲。
D.①父亲的一个朋友上门拜访。
②面对着孩子而称他父亲的名字。
4.①微伺吏民罪负 ②考责钱谷赎罪( )
A.①暗中观察官吏和百姓的过失。
②严刑拷打,让他们用钱粮赎罪。
B.①略微地看一下官吏和百姓有什么罪过。
②考查清楚后,就让他们用钱粮赎罪。
C.①暗中观察官吏和百姓的过失。
②考查清楚后,就让他们用钱粮赎罪。
D.①略微地看一下官吏和百姓有什么罪过。
②严刑拷打,让他们用钱粮赎罪。
5.①惧系者不救 ②林宰南和,治化有成( )
A.①害怕王匡,都不敢去救。
②常林做官,以“和”为主,行政和教化都很有成绩。
B.①担心林的叔父救不出来。
②常林做南和县的县长,行政和教化都很有成绩。
C.①担心林的叔父救不出来。
②常林做官,以“和”为主,行政和教化都很有成绩。
D.①害怕王匡,都不敢去救。
②常林做南和县的县长,行政和教化都很有成绩。
6.①晋宣公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
②司马公自欲敦长幼之叙,为后生之法。
A.①晋宣公认为常林是一方德高望重的人,常常对他行恭敬之礼。
②司马公自己要努力遵循长幼之间的礼仪,为青年人树立榜样。
B.①晋宣公因为常林是自己德高望重的同乡,常常对他行恭敬之礼。
②司马公自己要敦促长幼之间交流叙谈,这是青年人(提高自己)的方法。
C.①晋宣公因为常林是自己德高望重的同乡,常常对他行恭敬之礼。
②司马公自己要努力遵循长幼之间的礼仪,为青年人树立榜样。
D.①晋宣公认为常林是一方德高望重的人,常常对他行恭敬之礼。
②司马公自己要敦促长幼之间交流叙谈,这是青年人(提高自己)的方法。
(十四)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邓)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及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 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 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后转
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
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不答州郡礼命 ( )
A.不回复州郡长官对他的礼遇。
B.不应允州郡长官让他作官的任命。
C.不接受州郡长官馈赠他的礼品。
D.不回复州郡长官给他的有礼貌的书信。
2.而震志愈笃 ( )
A.而杨震更加坚持他安贫乐教的志向。
B.而杨震的思想品德更加高尚。
C.而杨震的感情志趣更加深厚。
D.而杨震更加喜欢安贫乐教。
3.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 ( )
A.老朋友有人想让他替子孙建造新宅第。
B.屋宇破旧有人想让他替子孙建造新宅第。
C.屋宇破旧有人想让他替子孙置办家产。
D.老朋友有人想让他替子孙置办家产。
(十五)
仆射柳元公家行为士大夫仪表。居大官,奉继亲薛夫人之孝,凡事不异布衣时。薛夫人左右仆使,至有以小字呼公者。性严重,居外,下辈常惕惧。在薛夫人之侧,未尝以严颜色待家人,恂恂如小子弟,敦睦内外,当世无比。宗族穷苦无告,因公而存立者甚众。在方镇,子弟有事他适,所经境内,人不知之。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潜语所亲曰:“柳应规以儒素进身,始入省,便造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及水部殁,公抚视幼孤,恩事加厚,特为置居处,诸子皆与身名。族孙立疾病,以儿女托。公廉察鄂州,嫁其孤子,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公出自清河崔氏,继外族薛氏,前后与舅能、从同时领方镇、居省闼,又与薛氏舅苹同时为观察使,妻父韩仆射同时居大僚。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下之敬,其行已如此。
(选自《唐语林》)
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 )
A.虽然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全都亲自检查以后,才把它们作为嫁妆送去。
B.虽然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也很熟悉,亲自检查,才把它们作嫁妆送去。 
C.即使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全都亲自检查以后,才把它们作为嫁妆送去。 D.即使是箱笼、剪刀、竹尺之类小东西,他也很熟悉,亲自检查,才把它们作嫁妆送去。
2.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 )
A.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请柳元公替他买一座房子,公没有答应。
B.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请柳元公替他买一座房子,公买了不给他。
C.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托柳元公造一所大宅院,公没有答应他。
D.同族后生柳应规担任水部员外郎,托柳元公造一所大宅院,公不给他造。
3.选出与刻划人物性格无关的一项。( )
A.居外,下辈常惕惧。
B.及水部殁,公抚视幼孤,恩意加厚。
C.公出自清河崔氏,继外族薛氏。
D.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下之敬。
(十六)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授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建德初,授宣纳中士。高祖作相,授内史上士,参掌机要。高祖喜曰:“ 唯我公义,奉国罄心。”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凡有疾病,皆以床 舆来,安置听事。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 ,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 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 。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 “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时山东霖雨,自陈、汝至于沧海,皆苦水灾。境内犬牙,独 无所损。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日束 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 舍,日束 衔之。
(选自《隋书·辛公义传》)
1.“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一句的意思表述正确的项是( )
A.参军到平陈,因立功转任为岷州刺史。
B.在随军灭陈后,凭功劳转任为岷州刺史。
C.参军平陈后,因功劳被任命为岷州刺史。
D.在随军灭陈后,因立功而任命为岷州刺史。
2.下面两句文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奉国罄心 ②此事有程
A.①为国尽力尽心 ②这种事情自有规矩
B.①侍奉国家尽心 ②这种事情自有制度
C.①侍奉国家竭力 ②这种事情有一定程序
D.①为国家尽心尽力 ②这种事情自有规章制度
3.下列文句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被嗟异 ②此风遂革
A.①多次被人惊叹为奇异
②那陋俗马上革除
B.①数次被人惊叹是奇异
②那陋俗就革除了
C.①经常被人叹为异才
②那陋俗革除了
D.①经常被人叹为异才
②那种陋俗便被革除了
4.下面与辛公义力主移风易俗、重在教育疏导的做法有关的一项是( )
①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②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
③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 ④始相慈爱,此风遂革。
⑤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⑥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③⑤⑥
(十七)
尹铎为晋阳,下之绛,有请于赵简子。简子曰:“往而夷夫垒垒:用土垒成像墙壁样的军事障碍。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铎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
孙阳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
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
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简子当此。
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于危。耻无大乎危者。
(选自《吕氏春秋·似顺论》)
[注释]
①诤:《说文》,止也。
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 )
A.当感到事事乐意的时候就会过分纵情放肆,当感到事事忧虑的时候就会制止过失想法治理 ,这是人之常情啊。
B.看见高兴的事情就会过分奢侈,看见发愁的事情就会防止过失想法对付,这就是人们的主 张。
C.被喜欢的事情所陶醉就会过分放纵,被担忧的事情所困扰就会制止过失想法整治,这就是 人们的方法。
D.出现快乐的事情就会毫无节制地浪费,出现发愁的事情就会防止过失想法治理,这是人之 常情啊。
2.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 )
A.凡是有益于国而又有利于君主的事,虽然加倍治罪,我尹铎也要去做。
B.那些有利于国家和君主的事,纵然要加罪一等,我尹铎也要去干。
C.凡是对国家、对君主有益的事,哪怕给我加上罪名,我也要去做。
D.这些对国家和君主有好处的事,即使对我加倍惩处,我也要去干。
3.夫以顺令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 )
A.那些借顺从命令来得到君主的宽容的,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又何况尹铎这样的人呢!
B.这些用顺从命令来取得君主的欢颜的,众人都有能力做到,又何况尹铎呢!
C.凡是靠顺从命令来取得君主的好感的,一般人都能做到,何况尹铎这样的人呢!
D.凡是用顺应命令来得到君主的高兴的脸色的,多数人都能做到,又何况尹铎呢!
4.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 )
A.虽然以不知为耻却又同情自己,喜欢坚持错误而讨厌听别人的规劝。
B.以不知为耻却骄傲专横,喜欢坚持错误而不喜欢听忠告。
C.虽然把不知认为耻辱却又夸耀个人的作用,喜欢坚持错误而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
D.认为不知是可耻的却又怜悯自己,喜欢固执错误而讨厌别人的规劝。
(十八)
九日,癸酉,上饯衡阳王义季于武帐冈。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设馔;日旰,不至 ,有饥色。上乃谓曰:“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曹识有疾苦,知以俭御物耳 。”
裴子野论曰:“善乎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习其险艰,利以任使;为其情伪,易以躬临。太祖若能率此训也,难其志操,卑其礼序,教成德立 ,然后授以政事,则无怠无荒,可播之于九服矣。”
高祖思固本枝,崇树襁褓;后也遵守,迭据方岳。及乎泰始之初,升明之季,绝咽于衾衽者动数十人。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非善诲也。
[注释]
①旰:天色晚。
以下各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1.今使汝曹识疾苦,知以节俭御物耳。( )
A.现在要让你们知道疾苦的滋味,知道以节俭的态度来使用东西。
B.现在假使你们尝到了疾苦的滋味,就懂得使用东西要节俭。
C.现在让你们知道世间还有疾和苦,懂得节俭地使用东西。
D.现在让你们尝尝疾病和困苦的滋味,懂得节俭,会理财物。
2.欲其隐约,莫若贫贱。( )
A.想让他们地位不显赫,不如让他们饱尝贫贱之苦。
B.想让他们暗暗地自己管束自己,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C.想让他们依稀尝到贫贱的滋味,不如让他们处于贫贱的环境中。
D.想让他们当国君的意识模糊,不如让他们先当当普通老百姓。
3.为其情伪,易以躬临。( )
A.把给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情状,变成亲自去体验。
B.正因为给他们描述事情难免虚伪,才让他们去亲自体察。
C.因为有许多事情是虚假的,应该让他们去亲自体验。
D.向他们描述事情的真伪艰难,而让他们去体验是容易的。
4.国之存亡,既不是系,早肆民上。( )
A.既然国家的命运不是由他们来维系,那么趁早把注意力放在百姓身上。
B.既然国家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们来维系,却过早地让他们居于万民之上。
C.国家的存亡,并不在于他们的好坏,应该让老百姓多一些自由。
D.国家的存亡,他们是指望不上的,不如让他们趁早和老百姓一样。
(十九)
吕、谷阝畏 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 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 ,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qū衣袖)犹在,女其行乎。”对曰: “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矣。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 ,晦,公宫火,瑕甥、谷阝芮 不狄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释]
①蒲城之役:鲁僖公五年,晋献公曾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于蒲城。公子出奔,披斩其祛。
②入:指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文公)一事。
③齐桓公句:当初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争立为君主,管仲用箭射中桓公衣带钩。后桓公置 射钩之事不问,任管仲为相。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使让之 ②且辞焉 ③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
A.①请 ②告别 ③田野
B.①责备 ②拒绝 ③打猎
C.①谦让 ②辞谢 ③耕种
D.①责备 ②言辞 ③土地
2.“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的正确意思是( )
A.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知道有灾难来临。
B.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懂得做人君的道理了。
C.我以为你这次进入蒲,应当接受过去的教训。
D.我以为你这次进入蒲,应当懂得统治之道。
3.“除君之恶,唯力是视”的正确意思是( )
A.替国君除去恶人,当尽我最大的努力。
B.替国君除去恶人,当看我的力量如何而定。
C.解除国君的罪恶,当看我的力量如何而定。
D.解除国君的罪恶,当尽我最大的努力。
4.“君若易之,何辱命焉”的正确意思是( )
A.你若轻视我的意见,(我自会离去),又何必屈辱您下令赶走我呢?
B.你若轻视我的意见,(我自会离去),为什么要受您的羞辱呢?
C.你若改变有齐桓公那样的态度,(我自会离去),为什么要受您的羞辱呢?
D.你若改变有齐桓公那样的态度,(我自会离去),又何必委屈您下令赶走我呢?
(二十)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 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为之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 ,士以义怒,可兴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心,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
,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 所以养 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 ,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 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 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
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 侮而 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注释]
①斥堠:侦察敌情的哨兵。
②缒zhuì:坠。
1.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
B.丰犒而优游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C.欲不尽则有余贪 贪:追求
D.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侮:侮辱
对下面句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
A.大凡士兵,都要讲究道义;不讲道义,即使对自己有利的事,也不能做。
B.大凡战争,行动在于崇尚正义;不是正义的战争,即使对自己有利,也不能发动。
C.大凡军队,都崇尚正义;没有正义感的军队,即使想取得胜利,也不能轻易出动。
D.大凡兵器,都要用在正义的战争上;非正义的战争,即使兵器再锋利,也不能轻举妄动。 
3.①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
A.①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也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应该具备“智明”和“严厉”的条件,士兵应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上级。
B.①即使全天下的士兵都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应该具备“智明”和“严厉”的条件,士兵应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上级。
C.①即使兼并了天下,士兵也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要想做到“智明、严厉”,士兵就必须装做什么都不懂。
D.①即使全天下的士兵都不厌恶打仗。
②将领要想做到“智明、严厉”,士兵就必须装做什么都不懂。
4.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
A.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
B.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够调动兵力对付敌人,又能根据敌军的部署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
C.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 配备是否得当,因此兵力去留的部署就可以决断了。
D.古时优秀的将领,能在战前以兵力试探敌军的虚实,又能利用敌人的进攻发现自己的兵力 配备是否得当,因此撤退或进攻的策略就可以决断了。
(二十一)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 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京力 敌之人,隘而不 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京力 者 ,皆吾敌也。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 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 ,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可也。”
(选自《左传·宋楚泓之战》)
[注释]
①司马:官名。指公子目夷,字子鱼。
②二毛:头发斑白。
③京力 qíng:强大。 ④胡●:老年人。
⑤●:混乱。
以下句子在文句的正确意思是
1.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
A.有道德的人作战不置敌于死地,不把头发花白的老兵当禽兽对待。
B.有道德的人作战不置敌于死地,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C.有道德的人作战不再杀伤已受伤的敌人,不把头发斑白的老兵当禽兽对待。
D.有道德的人作战不再杀伤已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2.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
A.士兵明白了耻辱才教他们作战,是要求杀死敌人。
B.教导士兵以不能勇敢作战为耻辱,目的是为杀伤敌人。
C.士兵明白了耻辱才教他们作战,目的是为杀伤敌人。
D.教导士兵以不能勇敢作战为耻辱,是要求杀死敌人。
3.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
A.利用敌人被阻住的机会便击鼓杀敌,不也是可以吗?还有什么可怕的。
B.趁敌人被阻住的机会便进攻他们,不也是很好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
C.利用敌人被阻住的机会便击鼓杀敌,不也是可以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
D.趁敌人被阻住的机会便进攻他们,不也是很好的吗?还有什么可怕的?
4.声盛致志,鼓●可也。( )
A.我军声势盛大,鼓舞士兵斗志,击败未摆好阵势的敌人是可能的。
B.我军声势盛大,众志成城,进攻未摆好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C.我军鼓声大作,鼓舞士兵斗志,进攻未摆好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D.我军鼓声大作,众志成城,击败未摆好阵势的敌人是可能的。
(二十二)
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朝廷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曰:“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原,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 ,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故妾敢触死为超求哀,丐超馀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帝感其言,乃征超还。八月,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卒。超之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为都护。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 ,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后竟失边和,如超所言。
1.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悖逆侮老 ②丐超馀年
A.①违背长辈和上级的意志
②乞求班超安度晚年
B.①对老人欺侮不敬
②替班超请求年老退休
C.①违背长辈和上级的意志
②替班超请求年老退休
D.①对老人欺侮不敬
②乞求班超安度晚年
2.对下列句子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恐开奸宄之原:恐怕给坏人造成干坏事的机会。
B.文王葬骨之恩:周文王筑台,掘出尸骨,命人埋葬,表示帝王仁慈之心。
C.子方哀老之惠:魏文侯的马老了,要丢弃它。大将田子方于心不忍,把马收养。
D.察政不得下和:指管理过于严格,不顾私人感情。
3.“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的正确意思是( )
A.特派我的儿子班勇随安息国进献贡品的人一起入关,趁我尚在人间,让班勇见见中原故土 。
B.仅派子勇跟随安息入关进贡,趁我尚在人间,让子勇亲见中原故土。
C.特派我的儿子班勇随安息国进献贡品的人一起入关,等我回乡之日,和班勇一起看看中原 故土。
D.仅派子勇跟随安息入关献宝,表示我心向朝廷,使得子勇也见识见识中原故土。
4.“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的正确意思是( )
A.我接替您的职务,任务重,见识短,您还有什么话要对部下讲吗?
B.我接替您的职务以后,身当重任可是见识短浅,希望您教给我(如何带兵)!
C.我接替您的职务,身当重任可是见识短浅,望您能有什么话教导我!
D.我有幸追随您以后,任务重,考虑不周到,您该有什么话教导我吧!
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D 4.A 5.B 6.C
(二)
1.B 2.A 3.D
(三)
1.C 2.A 3.C
(四)
1.D 2.D 3.D 4.C
(五)
1.A 2.A 3.C 4.B
(六)
1.C 2.B 3.A 4.B
(七)
1.B 2.B 3.A 4.D
(八)
1.D 2.B 3.A 4.C
(九)
1.D 2.D 3.B 4.C
(十)
1.B 2.D 3.A 4.C
(十一)
1.B 2.A 3.C
(十二)
1.A 2.A 3.B
(十三)
1.①寄住 ②情势、情况 ③死 ④储藏 ⑤极、最 ⑥发掘
2.B
3.D(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A项,接见;B项,朝见;C项 ,见解)
4.①于 ②之 ③之 ④于 ⑤之
(十四)
1.C(坐应解释为定罪。)
2.D(第一组第一个“反”字为反叛的意思,第二个“反”字是改正的意思。第二组第一个“ 狱”字是监狱的意思,第二个“狱”字是案件的意思。
3.B
4.C

(十五)
1.A
2.A(B项有递进义;C项为并列连词;D项为“因”。)
3.C(“苦”为意动,四句中仅“劣”为意动,其余均不是)
4.A(a句为定语后置;b句为动补结构;c句为被动句)
(十六)
1.①正好 ②尴尬 ③节日 ④厨师 ⑤酒器 ⑥等到 ⑦改变 ⑧竟然
2.B(诸,之于。A项为各位,C项为之乎,D项为众)
3.摆酒,动词
4.B(意思是你还会有更好的衣服穿。A项意思是,你应该穿我这样华丽的衣服,显得不谦虚 ,对对方也不够尊重;C项意思是你穿这样华丽的衣服正合适;D项意思是不会嫌服装好坏的 ,都不妥。)
5.“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十七)
1.郦道元
2.更正
3.C
4.A(阻塞不通。B项穷尽;C项极端;D项荒凉)
5.D(居住,驻扎。A项第二;B项等第;C项质量较差)
(十八)
1.仆:放倒;漏:漏壶,一种记时工具;勤:指挥。
2.A(B项“留(贾)饮”;C项“(穰苴)召军正问。”D项“(救者)未及反。”)
3.B(②为警告;③为辞别;⑤为拜谢;⑥为谢意)
4.C(“约束”凝固后常用于“盟约”或“遵守”)
(十九)
1.C
2.C(①②④⑦为兼词;③⑤⑥为语助词)
3.E(精细。ABCD项为工人)
4.B(没有谁。①⑨为否定副词。)
(二十)
1.D(意动用法。A、B、C项为使动用法)
2.B(“乃……也”构成判断)
3.D(定语后置。A、B、C项为宾语前置)
4.A(B项应为“(亭长妻)不为具食”,C项为“(滕公)释而不斩”。D项“以(信)为大将”。 )
(二十一)
1.B(贪) 2.A 3.A 4.B 5.D
(二十二)
1.B 2.A 3.D 4.A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