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成语误用类析二

时间:2004-12-3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lijin1819  访问:

三.不明成语指称对象

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高考试题中考查过的“美仑美奂”这个成语,它只能用于建筑物,“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工造成的事物。再如:

例(39)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青梅竹马”原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而句中却说“像兄弟似的”显然不明成语的指称。

例(40)研究生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见面寒暄后说:“老师,我不耻下问,请教您一个问题,好吗?”老师听后不出声。

“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句子用于向老师请教,显然对象所指不当。

例(41)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没有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子,句中对象显然用错了。

例(42)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谦称自己的发言,不能用于别人。

例(43)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希望对方给予帮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例(44)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劳燕分飞”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不是一家人。

例(45)这支钢笔是我的好朋友赠送给我的,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一直敝帚自珍着。

析“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句中用于指好朋友赠送的东西,非常珍惜可以,怎么能说不好呢?显然该成语不能用于别人赠送的东西。

例(46)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人终于萍水相逢,真是主不出的感慨。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文中两人过去显然是相识的,这里用错了对象,可改为“不期而遇”。

例(47)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析“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句中用来指邻居显然不当,类似的成语还有“举案齐眉”。

例(48)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天作之合”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句中用错了对象。

例(49)张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显然该成语不能在一般的情况下称赞医生,句中对该成语适用的范围不明。

例(50)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冰释”是比喻疑团消除,这里用来指“烦恼”,显然用错了。

例(51)他父亲思想开朗,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句中用于对女儿和儿子,系用错了对象。

例(52)总之,覃明的文人朋友,汗牛充栋,限于篇幅。难免挂一漏万。

“汗牛充栋”是形容藏书多,句中用于指“朋友多”用错了。

例(53)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使这位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莘莘学子”,“莘莘”是形容众多,显然该成语不能用于某一个人。

例(54)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开交”比喻没法摆脱,一般用于“吵、闹、打”等方面,句中用来指兄弟间的亲密关系显然不妥。

例(55)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一人,句中显然用错了。

例(56)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析“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句中成语是误用了。

例(57)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句中用于“涂料装饰”方面系使用范围上不清楚造成的误用。

例(58)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良莠不齐,差别不大。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文中用来指成绩不齐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参差不齐”。

四.不明成语的细微差别

有些成语其基本义相同,但在词义的轻重和词的语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距离,要仔细辨别。

例(59)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食其果。

“自食其果”指自己犯了罪,自己承担责任,罪有应得。句中陈冬只不过做错了事,何罪之有呢?此处言重了,应换语义较轻的“自作自受”。

例(60)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狼狈为奸”适用的范围是两个人,应用“朋比为奸”(形容坏人结成集团干坏事),因为句中是指一伙人。

例(61)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例(62)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析 “不谋而合”系指主张、意见、计划等相同,一般在句中作谦语,“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相同,一般在句中作状语。因此,例(61)、(62)的成语应该互换一下才准确。

例(63)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和介词“对”搭配,例句显而易见不能用“置之度外”。

例(64)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指的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在句中显见显得程度较重,宜改用“了如指掌”。

例(65)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动是疾病导致的,爷爷并没有动感情,可换成“不由自主”。

例(66)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光明磊落”形容心地光明,胸怀坦白,与“光明正大”意思差不多,但前者偏重于人的行为,句中宜用“光明正大”。

例(67)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该成语一般限于跟“讲”、“写”有联系的词语搭配。如叙述、描写、刻画、讲述等,从该句的语看,宜用“有声有色”(形容表演精彩,具体生动。也形容叙述或描绘得十分生动。

例(68)伟大的奋斗目标,决不是一挥而就能实现的,而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挥而就”是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了。从句子的语境看显然宜改为“一蹴而就”。

五.语意重复、搭配不当

   成语在句子中充当了语法万分,也应当符合语法规则,不能违背,这类成语的误用在高考试题中目前还少见,但也不宜忽视。

例(69)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析“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体无完肤”也是类似于此,可改为“伤痕累累”。

例(70)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从句子语境来看与前面的“讲”语意上有重复,可改为“津津有味”。

例(71)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从语境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上重复了。

例(72)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例(73)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翻天覆地”多用做定语,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常用来作“杀、闹、吵”等词的补语应是“天翻地覆”。

例(74)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载歌载舞”多用作谓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些欢乐的大型场面。句中用来作补语不行,且语境也不合。

六.不懂语源而致误。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这些成语有时表示一种认识,一种境遇,甚至意在言外,不限于字面上意义;某些成语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75)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苏轼《旭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例句一是不懂语源,一是望文生义。

例(76)本来是车水马龙,攘来熙往的小镇,现在却是万人空巷,寂静无声,呈现出冷冷清清的景象。

“万人空巷”使用有误。“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苏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例句“万人空巷”的正好相反与原意相反,这是不懂语源而致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