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释名、状形、说功用 ──写实物说明文的一种基本写法 湖北老河口市 一丁 郭黛姮同志的《介绍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原发表于《百科知识》八○年八期,现收于中等师范学校《文选和写作》课本三册。中师学生在学习本文前,已从课本中学过了十六篇说明文。 学说明文的目的之一是学写说明文。写说明文一般都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但“特点”指的是什么,学生常感到模糊。本文就此文为例,就说明文的写作指导作一浅探。 《大纲》对课文选取标准之一是“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可以作学习的模范”,所以,剖析一篇课文的结构,是能学到一些东西的。 《建》文的总的结构是“总─分─总”。即该文第一段是对全文的总括,旨在概述我国的建筑,有久远的历史、固定的制式,有厅、堂、楼、阁等;随之,是对厅、堂、楼、阁、亭、榭、轩的分述,各部分均有小标题;最后两段,则是结语,主要说的是,上述几种建筑,有的彼此不易划分,今天含义又有变化。从这一结构所表达的内容来看,第一部分(总起)是紧承文题,解释“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指的是什么;在第二部分的分述中,则在说明这几种古代建筑的形态与功能;最后的结语,是综述第二部分,回应第一部分,侧重指出今天沿用古建筑的称呼时,原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篇说明文是围绕释名、状形、说功用三要点来写的。 不仅全文如此,在本文分述部分中,厅、堂、楼、阁等均各成一篇,写法亦莫不如此。 如《厅》,“厅在古典园林和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如《堂》,“对居住建筑群中正房的称呼”;如《楼》,“重屋曰楼”;如《阁》,“对收藏贵重文献的建筑的称呼”,“阁在园林中不是藏经、藏书的,而是作观赏风景用的建筑”,“宗教建筑群中,供奉高大佛像的多层建筑也被称为阁”;如《亭》,……总之,释名,在分述的七节中,节节均有。再看状形:《厅》,“在建筑群中,厅的体量往往是最大的,门,窗等装修也最考究的。厅的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堂》,“堂多位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一般作两坡悬山、硬山屋顶,偶有用歇山顶的。室内往往用隔扇、屏门……”;……《榭》“它的突出特点是建在水边,往往从岸上延伸到水上。榭多是长方形或近于方形的单层建筑。结构轻巧,立面开敞,常用歇山屋顶。跨水部分由立在水中的石构梁柱支撑,临水的一面不设门窗,而置带弓靠背的坐凳栏杆”……再说对其用途功能的说明:《厅》,“用来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堂》:“它是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可见,对于功能用途的说明,不论厅、堂、阁、楼,分别介绍的七种制式建筑,也是各节均有。 本文如此,其它说实物的说明文是否也是这样呢?例如中师《文选和写作》一册有篇说明文《大豆》,第一句就是“大豆属于豆科植物”,接着是“大豆的茎有直立的,也有……”在释名、状形之后,是简述大豆的栽培史,然后以重要篇幅,回答“为什么大豆这样受人欢迎呢?”从而,介绍了大豆的种种用途。又如,中师《文选和写作》二册《一个好树种──泡桐》亦是围绕上述三要点加以说明的。假如一篇说实物的说明文,忽略了这三个方面的某一方面,就很难达到说明的预期效果。 为什么说实物的说明文都离不开上述三点,这是因为,执笔为某物作一说明的人,目的在于让不“明”之人明白。所以,在介绍某一物时必然指其名,就其名加以解释,便于读者循名责实去辨同异。其次,任何一个实在的物体,既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必有它特定的形状;说明文既欲使人认识此物,自须状明此物之形。再者,是介绍此物之性能功用,这也是来自说明文写作目的,以便于读者认识该物后进而趋利避害,使知识化为力量。所以,一篇说实物的说明文,多须写清上述三点。这正如同人、地、事、时被看做记录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则被看到议论的要素一样。 说实物的说明文,围绕上述三点去写,会不会把说明文“八股化”呢?这可能是人们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回答应该是:一、作为实用性的说明文体,它不要求在表现手法上一味标新立异,而要求内容的新鲜与真切;二、一个善于为文的人,抓住上述三个要点,在说实物的说明文中,仍能把文字写得千姿百态。如《建》文在写厅、堂、榭等时,虽然是围绕释名、状形、说功用三个要点写成的,但由于顺序、详略、举例安排上的变化,就使人感觉不出行文的雷同。象作者在《厅》这一节中,先是释名,次是说厅的功用,再次是厅的形态特征,然后,就其形态的差别,说明什么是“四面厅”,什么是“鸳鸯厅”“花篮厅”;写《堂》,作者是随着介绍堂的功用时加以举例,这就有别于《厅》的写法。其它各节,各各不同。同时,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资料,所以在举例征引中,无不富有文化色彩。如写楼的多种用途时,作者说“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说阁时,作者告诉我们“苏州‘拙政园’的‘听留阁’,命名用了‘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句诗的意思,表明建它是为了欣赏荷花”,把一篇实用性的说明文写得典雅清丽。这说明,在说实物中,抓住上述要点,无碍于把说明文写得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