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天山景物记》教案6

时间:2004-12-29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ruanli  访问:

关于教法

  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二年级学生,要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继续提高比较复杂的记叙能力。

  如何扣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进行《天山景物记》这篇课文的教学呢?我认为应当突出重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天山景物记》是现代作家碧野写的一篇情文并茂的游记散文。作者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年,曾先后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本文便是写的这一时期的亲身见闻。作者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热情地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课文,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教材,又是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范文。本文的教学,可着眼于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即从语言形式和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借鉴的能力,即在分析的基础上,学习怎样去写景状物,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等。

  基于上述考虑,这一课的教学步骤可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编列提纲,研究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准确地理解中心思想。

教学步骤:

  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结构,而结构好又是由思路的清晰严密决定的。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游记,作者要把旅行和游览中得到实际材料和印象组织、串联起来,就必顺将它们进行一番艺术加工。本文作者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全文以“导游者”的口吻,向读者描述天山美丽的景物。首先以亲切的询问开头,唤起人们对天山的向往;接着,便以“进天山”为主线,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天山最有特色的景物;最后,以“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作结,再次唤起读者对天山的向往。

  根据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安排记叙层次的呢?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然后钻研教材,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指导学生列提纲,可以做以下几点提示:

  1.从课文的内容看,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2.分析正文各节小标题,着重研究每部分的题材重点;

  3.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每部分的层次的要点。

  (在方法上以学生看书、做练习为主,教师可选一两个部分示例,进行指导。)

  本文的结构提纲可列为: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天山的恋念之情。

   

  通过编列提纲,引导学生研究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准确地理解这篇游记的中心思想:通过对天山景物的细腻、生动的描写,热情地歌颂美丽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做练习,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和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按照编列的提纲,让学生就某一节或某个问题,口述课文内容,要求抓住要点,条理清晰,这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订正结构提纲,分析各节小标题,说明文章的题材是经过精选的。天山极大,景物极多,作者选取了天山最有特点的景物加以描绘:①奇丽的风景;②珍贵的特产。

  (三)这篇游记既抓住了有特点的景物,又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试以第三节为例,加以说明。先朗读课文,然后在书上划出关键句子,最后做书面练习。

  书面作业:课文的第三节里,介绍了天山特有的四种生物,试用课文中有关语句说明作者都是抓住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口头作业:作者善于抓住同一类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来写景状物,朗读课文第四节,说说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天然湖和果子沟的?

  参考答案:作者抓住了天然湖的幽静和果子沟的富饶的突出特点,这两个方面正是区别于其他地方一般“湖”、“沟”的独特之处。

  (四)作者在本文里是写旅游天山的见闻,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处处都有富饶的物产,要表现的内容确实非常丰富。如果材料组织安排不当,就容易写得松散,然而作者却按着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口头作业:从全文看作者按照什么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分析结构提纲,然后回答。)

  参考答案:从全篇来看,以空间的变化为主线,一般是从山的外围写到深处,从山的全景写到局部,从山的高处写到低处。按照导游行程,将零散的景物依次展现在一幅幅瑰丽的画面上。

  书面作业:在每一节里,作者在材料安排的顺序上又各有变化,或按内外,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时间和景象的变化。试以第二节《迷人的夏季牧场》为例,分析一下写作的顺序?(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出关键句子,完成书面作业。)

  参考答案:一开始写草原全貌。循着由粗到细的规律,依次写草原的位置,花边、酥油草、溪水,最后才发现白光点点的蒙古包。然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牧场的迷人风光:

   (1)白天的牧场(先写静态,后写动态)

   (2)阵雨前后的牧场(按阵雨前、云雨中、阵雨后的顺序写)

   (3)黄昏时的牧场(写落日及落日沉没后的景象)

   (4)晚上的牧场(晚餐、饭后休息)

   (5)深夜的牧场(夜色、夜牧)

  这一节,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由白天、黄昏、晚上,一直写到深夜。但各个层次本身又有各自的结构特点,或按观察事物的顺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描写对象变化的顺序,并注意了过渡和照应,这样写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小结:要学会写景、状物,就要注意掌握与运用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本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例。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从语言分析入手,掌握本文描写细腻、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的特点,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可先布置口头作业,然后再完成书面作业。

  1.口头作业,朗诵第一节《雪峰·溪流·森林》,在书上划出描写细腻入微、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的语句,具体说说语言运用上的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

  ①写雪峰的景色:从早晚的变化,刚一进山和深入山里的不同感受,写出雪峰的美妙多姿:白天在阳光下高矗的雪峰象白缎一样漂亮,白云投在雪峰上的云影,“就象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被黄昏的红日映照的雪峰,“象云霞那么灿烂”,把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深山里的雪峰,山色柔嫩,“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②写溪流的众多和壮观:“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象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雪莲。”比喻贴切而优美,一连用了好几个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使它们透露出无限生机。描写溪边的野花,“象织不完的织锦那样绵延,象天边的彩霞那样耀眼,象高空的长虹那样绚烂”,连用三个比喻和排比的句子,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和美丽,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写森林的繁密、幽深宁静:“在那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象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形象的比喻,贴切的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深山密林的美景。

  2.书面作业:在课堂限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的作业题:写文章要合乎语法,注意修辞。语法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对;修辞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好。说得好的话一定要说得对,有语法错误的话就谈不到好。分析下边每组句子,指出哪个是对的,说得比较好;哪个是错的,在修辞上有毛病。

  (做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要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好的错的都要讲明原因;要求答题速度快,并在堂上提问,然后订正作业。)

  参考答案:

  第一组分析:第一句描写细腻,用词造句形象贴切。第二句有毛病:“斑斓”是灿烂多彩的意思,而“银花”却只有一种颜色,用“斑斓”描写“银花”,不恰当;全句用“银花斑斓、光彩耀目”形容溪流两岸的“灯火万点”,也不贴切。灯火分散在溪流两岸,从远处看光线较弱,既不似银花,也不似花状。

  第二组分析:第一句有毛病,“风景对于我”,对象颠倒,不合事理,主语应是“我”,而不是“风景”;“能够一一地说出”一句也写得不够形象、生动,平淡乏味。第二句写得含蓄,耐人寻味。

  第三组分析:第一句写得形象生动,用“白莲”比喻“浪花”,十分贴切。第二句有毛病,“淌”下的雪水,不能形成“冲激”的溪流,不符合实际;“一股股”与“浪花”搭配不当,“浪花”不论“股”;浪花是白的,云霞是彩色的,用“云霞”比喻“浪花”,也不贴切。

  小结:写文章要讲究语言技巧,增强表达效果。首先要把话说得对,其次要力求把话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法、修辞知识,做一些修改病句的练习,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